早春饮食注意事项宜少酸多温补
2023年11月16日 热点资讯
早春饮食注意事项,宜少酸多温补
将节气与美食、补养、防病、祛病融为一体的节气食疗,才是“天人合一”的养生之道。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健康的身体需要保养,亚健康时就要调养,病弱之躯则应补养。中医将节气与美食、补养、防病、祛病融为一体,称之谓“顺时节气食疗”,这是“天人合一”的养生之道。
24节气是根据太阳运行的轨迹,将太阳在黄道坐标上每运行15度所用的时间称为“一个节气”。因此,太阳每年运行360度,每月跨2个节气,一年恰好24节气。随节气的变化,气候的温差变化,随之物象更新交替。
随天地气息的变化,人体的五脏六腑、七窍四肢、筋骨、皮肉等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因此,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所以从古至今,节气与气候-物候-病候始终是中医养生家们最关注的专题之一。
春季饮食养生总则新的一年在阵阵的春风中迈步走来了。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要注意“养阳”。春季饮食养生总则:以升为主,养肝、养阳、平补、补血潜阳、和胃安中。
具体而言:1、温补阳气助阳生发在饮食方面,宜适当多吃些能温补、升发阳气及味辛、性温、入肺经的食物。温能补阳,辛能发阳,入肺经又可以使皮毛的汗孔打开,有助郁热发散。如韭、蒜、葱有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
2、清解郁热补充津液整个冬季人体内蓄积了较多的郁热,会使人头昏、烦闷、咳嗽、痰多、四肢重滞,因而春季饮食要清淡,少吃些高热量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等,可以吃些低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豆制品、鱼肉等。特别要多吃些清热、滋润、多汁的新鲜果蔬,如莴笋、荸荠、荠菜等,从而补充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以防口角炎、舌炎、口腔炎和某些皮肤病的发生。
3、少酸增甘护肝养脾由于春天肝气偏旺,中医认为,酸味入肝,若再多吃酸味食品,就会增强肝气的升发,使肝气亢盛而损伤脾的功能。所以,春季要养脾胃,就要少吃酸味的食物。“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脾胃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健壮,则充养脏腑,使人精力充沛,是延年益寿的前提。
4、少食多餐忌黏硬生冷春季若多食黏硬生冷、肥甘厚味之类不易消化之物,如年糕、雪糕等,或暴饮暴食也会使脾胃进一步受损,导致消化不良,气机呆滞,容易生痰、生湿而病。
立春养生经--注重养肝立春是一年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今年2月4日立春。自立春后气候由寒转暖,气血运行偏于外,可能导致心脑相对缺血,使人“春困”。中医认为肝分配人体气血,所以养肝就不会发困。立春之后,天气乍暖还寒,还要注意初春保暖。
立春饮食调养应注意肝脏生理特点,疏泄肝气,使气顺达。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食品和草药。气虚者尤宜多食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山药、米粥、蜂蜜、花生、牛奶、鸡肉等;气阴不足者更宜多食益气养阴的食物,如豆腐、豆芽、胡萝卜、荠菜、银耳、百合、鸭肉等,以下是立春进补食疗方:
- 上一篇:茯苓有何功效茯苓怎么吃能祛斑
- 下一篇:月经不调影响女性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