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齐王谋反诸吕事件等政治灾难的导火索是
2023年11月24日 热点资讯
导致齐王谋反、诸吕事件等政治灾难的导火索是什么?
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吕雉去世,西汉出现了二代危机,是什么引发了这一危机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汉二代危机指吕后死后,朝廷各势力围绕权力归属展开博弈,酿成的齐王谋反、诛吕事件、少帝被废等政治灾难。文帝即位采取多种措施平衡各方利益,并长期进行合法化建设,逐步消除二代危机的影响。下面本文将讲述引发西汉二代危机的导火索,即吕后之前皇位继承的原则与变迁。
一、汉初制度危机
从王朝发展过程角度来讲,二代危机最大的特征是过渡,即从战时政治向常规政治的过渡;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讲,二代危机最大的特征是其重复性,即每个朝代发展到此时期均会出现政治问题;从某一次二代危机角度来讲,二代危机最大的特征是政局混乱,即各势力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并无确定的敌我界限。这些特征与二代危机出现的原因密切相连。
这几种原则的确立暗含了皇帝垄断皇位继承人选的权力遭到挑战,为其后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吕后执政时期,全力推行“以孝治天下”,“嫡长”成为皇位继承制度的主要原则。惠帝死后,吕后重新垄断皇帝废立太子的权力,原因在于皇权交接缺乏必要的监督、监管势力,吕后恰恰扮演了这一角色,并将之延续下去,其后她在嫡长原则下更立太子就是这一角色的重演。
不过,吕后也对皇位继承原则进行一定的建设。一是重新将选立太子人选的权力收归最高统治者,吕后前后多次更立皇帝即是明证:二是将嫡长子继承制与兄终弟及制相结合,确立了家族内嫡系传承原则,惠帝二子相继为帝是为证明;三是将功德、才能等个人素质原则改换为利益链原则,形成诸势力相妥协以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少帝被废当可为证据。
其中,后两者对当时社会影响较大,既是引发所谓诛吕事件的根源,又决定了文帝成为皇位继承人。皇位继承原则的多样性为制度变更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些原则的施行为制度变更提供历史依据。
四、总结
总之,这使权势集团可以毫无顾忌地破坏皇位继承制度,达到重新确立皇帝人选、进一步扩大其利益目的。这涉及到制度与人的关系问题,即人遵循制度还是制度遵从人的意愿的问题。历朝历代,开国强臣在君主死后总是蔑视制度,使制度屈从人的意志,为维护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干预皇位继承的顺利进行,这是二代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导火索。
二代危机实质是一种贵族危机,是权力政治、圈子政治矛盾激化的表现,也是顺势而为还是逆历史而动在贵族斗争中的表现,它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中下层影响不大,即从长期范围来看,整个社会基础未变,只是上层流动较为频繁,但是这种危机扩大为瓶颈危机后便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决定王朝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