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卯奇荒造成了哪些影响人间惨剧不断发生
2023年11月24日 热点资讯
丁卯奇荒造成了哪些影响?人间惨剧不断发生
说到丁卯奇荒,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光绪四年(1878年),大清北洋大臣李鸿章与山西巡抚曾国荃,这两位彼时大清的顶梁柱人物,竟是前后脚大倒苦水:先是李鸿章在写给曾国荃的信里,描述了朝廷高官们心急火燎求雨的场面,继而语出惊人——倘若今年再不下雨,那么北方“数省生灵,靡有孑遗,我辈同归于尽,亦命也夫。”咱们就手拉手陪大清一道死吧。
而被李鸿章哀叹要“一起死”的曾国荃呢,此时在山西巡抚任上,也是隔空一声长叹:“历观二十一史所载,灾荒无此惨酷。”
1878年,在许多近代史眼里,是挨打不断的大清朝,看上去“还不错”的一年:此时清王朝洋务运动正办的红红火火,各种近代工业源源不断涌现,还常被称为“同光中兴”。
这么个“中兴”的好年头里,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两位大佬发出“同归于尽”、“惨酷”之类的哀叹?这正是晚清历史上一桩破坏力空前惨烈的天灾:“丁戊奇荒”。
如此景象,在当时北方各地灾区,也只是冰山一角。持续四年的大灾里,各地的贪官们挖空心思,除了操纵地方粮价牟取暴利,甚至还“吃灾卖荒”,借着灾情大肆吞并土地。
灵丘县的官吏甚至还和人贩子勾结,把当地妇女儿童卖到他乡,仅是衙门的账薄上,就有十万妇女儿童被拐卖了。凭着这“惨酷”的天灾,好些官员捞够了油水,成功一夜暴富。他们脑满肠肥的背后,就是上亿的灾区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惨景。
总的来说,清政府的赈灾是不力的,灾荒引起的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丁戊奇荒”中,灾民人数之众、范围之广、时间之久,史上空前,甚至连北京这样的地方,赈灾的速度也赶不上灾民的增长速度,“桀骜者沿街抢夺,舍命而不悔”。
腐败猛于天灾的历史教训,看过“丁戊奇荒”的历史往事,点点滴滴,触目惊心。
- 上一篇:曾经常胜的章邯为何后期却屡战屡败呢
- 下一篇:哀姜谋害国君又为何被鲁国人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