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两位大司马结局分别如何
2023年12月12日 热点资讯
东汉末年两位大司马,结局分别如何?
东汉末年两位大司马,结局分别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司马和大将军一样,都是地位显赫的武将官职。《周礼》以大司马为夏官之长。韦昭《辨释名》曰: “大司马,马,武也,大总武事也。大司马掌军,古者兵车一车四马,故以马名官。训马为武者,取其速行也。” 如黄帝时期的大司马容光,西周大司马姜子牙(吕尚、姜尚),齐国大司马田穰苴(司马穰苴)。
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后,没有设立大司马官职。到了西汉时期,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前139年)罢太尉,元狩四年(前119年)始置大司马,以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功多,特加号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自此之后,大司马成为汉朝地位最高的武将官职。而就本文所要说的东汉末年,则有两位诸侯分别被东汉朝廷封为“大司马”。不过,这两位大司马都没有获得善终的结局,一个被曹操消灭,另一个作为汉室后裔,则被公孙瓒除掉。
大司马:刘虞
刘虞(?-193年),字伯安,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人。东汉宗室大臣,东海恭王刘强之后,丹阳太守刘舒之子。因此,和刘备、刘璋、刘表等人一样,刘虞也是汉室后裔。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黄巾军攻破冀州诸郡。此后,朝廷任命刘虞为甘陵国相,前去安抚百姓。
初平元年(190年),袁绍、袁术、曹操等关东诸侯组成联军,讨伐篡夺东汉朝廷大权的董卓。对此,张杨也选择了加入。后来,董卓诏封张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自此开始,张杨长期割据在河内郡一带,成为东汉末年的一方诸侯。初平四年(193年),吕布被赶出长安后,投奔南阳袁术,袁术因吕布胡作非为而欲除之,吕布因害怕而投奔了张杨。对于张杨来说,和吕布这位名将存在比较良好的关系。所以,兴平元年(194年),袁绍暗中使人杀掉吕布,吕布从袁绍处逃出后再次投奔了张杨。
兴平二年(195年),汉献帝因为李傕、郭汜作乱而流亡至河东,张杨率兵前往安邑救援。百官都很饥饿,张杨使数千人背着米提供食物。在此基础上,张杨因为救驾有功,所以被汉献帝刘协拜为安国将军,假节、开府,封晋阳侯。到了建安元年(196年),张杨被汉献帝刘协拜为大司马、假节钺。对于当时的汉献帝刘协,只能通过册封官职,以此来笼络张杨这些诸侯。当然,后来曹操迎奉了汉献帝刘协,总算让东汉朝廷不用继续颠沛流离了。至于张杨的大司马这一官职,也就没有实质的意义了。换而言之,张杨没有实力挟天子以令诸侯,尽管有大司马的头衔,却没有相对应的权力。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围吕布于下邳,张杨与吕布的关系向来比较好,想要去救援,却失败了,于是率军前往东市,遥与吕布成掎角之势。张杨部下杨丑,将张杨暗杀。因此,张杨及其势力,最终被曹操彻底消灭。而就张杨的朋友吕布来说,同样在之后被曹操击败。在解决张杨、吕布、袁术等诸侯后,曹操拥有了和袁绍展开官渡之战的基础。而就袁绍那一边,除掉大司马刘虞的公孙瓒,最终则是被袁绍消灭。所以,在公元199年前后,袁绍获得了幽州、青州、冀州、并州这四个州的地盘。对此,你怎么看呢?
- 上一篇:东吴末代皇帝孙皓他在历史上有多残暴
- 下一篇:1升安佳淡奶油怎么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