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的四大都督中吕蒙是不是被低估了呢
2023年12月12日 热点资讯
东吴的四大都督中,吕蒙是不是被低估了呢?
我们所说的东吴四大都督中,吕蒙一直被低估,而此人被高估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事实上,四人中真正担任过大都督的,只有陆逊1人而已。不过,四人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曾是孙权集团实际上的军事负责人。
普遍认为他们之间的排名应该是周、陆、吕、鲁,但我们从如果战略层面、战术层面、内政外交层面进行分析后,或许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细节。
01 周瑜立国
对于孙吴的奠基作用,除了孙策,就是周瑜了。
(1 战略方面:二分天下
与诸葛亮隆中对不同,周瑜的战略规划是逐渐清晰和明确的。
公元202年,周瑜向孙权给出的第一个战略建议是,延揽人才、保持独立,待时而动。
其中,拒绝纳质于曹操这一点很重要,与程昱建议曹操拒绝纳质于袁绍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受制于人,这是后来孙权能够稳坐江东、建国称帝等一切的基础。
但此时,对于孙集团的发展之路,周瑜还没有明确的思路,只是建议孙权多收人才,边走边看。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周瑜的战略规划逐渐成型,这就是著名的二分天下之计。
具体步骤是,第一步先取荆州;第二步以西取巴蜀汉中;第三步,与马超结盟,偏师固守西线;主力集中于襄阳,与曹操对峙,缓图北方。
这就是为什么,周瑜在赤壁战后苦战一年也要拿下南郡。
但随后,事情出现了变数,刘备占据了荆南四郡。单以江陵为基地进军巴蜀的话,补给线过长,而且容易被刘备掐断补给线。
为解决这一问题,周瑜曾进言软禁刘备以控制他的建议,但遭到孙权的拒绝。而后,周瑜准备忽略刘备,继续走两步,并得到了孙权的同意。
只不过,周瑜还没来得及实现这一战略,就病逝了。
关于这一战略的前提条件,周瑜只说了曹操“忧在腹心”,无暇南顾,张鲁刘璋相攻,却忽略了扎在荆南四郡、对巴蜀早有想法的刘备,所以,实事求是的说,周瑜即使不死,这一战略实现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不过好歹,这已经是东吴四英杰提出的最清晰的全盘战略了。
(2 实战方面:赤壁之战、江陵之战
周瑜的代表性战役是赤壁之战、江陵之战。
可以说,这是东吴的立国之战,没有这两战,就没有后来的东吴。这就是为什么子彧说,周瑜立国。
赤壁之战是周瑜的军事杰作,坚决的自信、冷静的对峙,随后寻找契机后,果断诈降、出击,大败曹军。
虽然有些冒险,但整体上来说,周瑜在此战中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也赢得了对手曹操、主公孙权、部下程普等将领的一致认可。
而赤壁之战后,周瑜并没有满足于战胜曹操的战果,而是率军趁胜追击,与曹仁在南郡展开了为期一年多的江陵之战。
第一阶段,周瑜果断分兵,在夷陵城下大破曹仁,提前截断其归路,追击曹军捕获军马;
第二阶段,周瑜在决战中骑马督战而受伤,随后强起巡视各营,激励士气,终于在近一年的对峙中消耗了大量的曹军有生力量,导致曹仁不得不承认失败,退往襄阳。
果断追击、分兵应战、骑马督战、亲自上阵,可见周瑜并不是一个稳健的指挥者,而是一个军事风格强悍,大胆而冒险、喜欢进攻的指挥者。
内政外交方面,周瑜、吕蒙建言都很少,鲁肃善于外交,而陆逊更喜欢管民政。
作为“大都督”,军事方面的才能是最主要的,内政外交应该服务于国家的战略大政而不是民政。
同时,我们发现,陆逊可以藏拙,不图进取,使得东吴只能割据自守,最终难逃灭亡的命运,所以陆逊实际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格局,其实比前三位都要小。
所以,子彧以为,四人的排名应该是,周瑜=吕蒙>陆逊>鲁肃。
吕蒙得以与周瑜比肩,在于他的态度和贡献,他的战略规划最具有可操作性,而这正是周瑜的战略规划所欠缺的。
至于吕蒙的格局偏小,导致吴险些被魏蜀夹攻,子彧窃以为这不是吕蒙的锅,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是他作为军人能考虑到的最优解。
而陆逊始于家族格局,不图进取;鲁肃失于军事才能,和丢失南郡的战略失误,应该排于此等。子彧以为,这两人都被高估了。
至于陆逊和鲁肃二人,鲁肃一力促成孙刘联盟,却导致刘备坐大,与关羽对峙时还一筹莫展,受制于人;而陆逊在与刘备、曹休等人的较量中,却沉着冷静,智计频出,屡挫强敌。
由此,高下立见,陆逊肯定还是要强于鲁肃的。
而陆逊如果不是江东士族出身,或许在上一辈大佬纷纷逝去的三国中期,是真的可以与周瑜比肩,和诸葛亮、司马懿进行一番精彩博弈的。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而我们至今,还被陆逊人畜无害的外表所欺骗,没有看到他的本质。
- 上一篇:世界上最长的电影
- 下一篇:2023年端午节放假是几号到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