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进入相权主导时期杨坚是如何代周建隋的
2023年12月19日 热点资讯
北周进入相权主导时期,杨坚是如何代周建隋的?
周宣帝病危去世后,北周末年的政局产生了巨大转折,杨坚以外戚身份辅政,在这之后开始了篡夺北周大权的计划。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大象二年(580)五月,宣帝暴病而亡。早在大象元年(579)二月,宣帝就传位于长子静帝宇文阐,成为太上皇,自称“天元皇帝”,依然总揽大权。宣帝去世时,静帝年仅八岁,无法亲理政事,刘昉、郑译等人遂矫诏推杨坚辅政,杨坚由此得以入总朝政。
北周重新进入相权主导的时代,皇权的强化之路就此终结。在杨坚一步步代周建隋的过程中,北周宗室也逐步被杨坚一一铲除。宣帝去世后,杨坚以外戚身份辅政,这是杨坚成功代周建隋的重要基础。
刘昉、郑译正是利用这一点成功矫诏,杨坚亦是利用这一点达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杨坚辅政在一定程度上对北周的中央集权是一种破坏。杨坚在中央遇到的执政阻力,基本全部来自宗室,二者的对抗关系根本上是由宗室的皇族身份决定的。
结语
朝臣对于杨坚代周的态度姑且不论,绝大多数官员对杨坚辅政则持默许甚至肯定的立场,特别是元老重臣李穆、于翼在三方构难中坚定地站在杨坚一方。
李穆甚至奉熨斗与杨坚,称:“愿执威柄以熨安天下也。”朝中其他大臣的立场可想而知。早在杨坚刚刚宣布辅政时,百官就大多臣服于杨坚的武力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