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为何为太子选了四位顾命大臣他对顾命大
2023年12月19日 热点资讯
刘裕为何为太子选了四位顾命大臣?他对顾命大臣有哪些考量?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裕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一、刘裕为太子选的四顾命
公元四二二年五月,雄才大略,气吞万里如虎的南朝刘宋江山开创者,宋武帝刘裕病重,他感觉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任命了四位顾命大臣,他们是:“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
临死前,刘裕着重向太子刘义符阐明了对四位大臣的注意事项:
檀道济虽有干略,而无远志,非如兄韶有难御之气也。徐羡之、傅亮,当无异图。谢晦数从征伐,颇识机变,若有同异,必此人也。
刘裕的意思,意为对檀道济可以放心使用,他是没有什么志向的人,不会像他的哥哥檀韶那么难以驾驭;徐羡之和傅亮两人也不会有野心;只是要防着谢晦。
事实证明,刘裕对顾命大臣的任命堪称英明。
识人是雄才大略的英明帝王第一要务,以刘裕对顾命大臣的任命,他能成为一代英主,确有他的成功之道。
二、各有千秋的四顾命
1、刘穆之第二的徐羡之
徐羡之是刘裕最信任的军师刘穆之最得力的助手,出身世家却远远够不上门阀大户。徐羡之的祖父曾是江州刺史,父亲曾做过上虞县令,他本人先是主簿,后来成了刘牢之的功曹,又在中护军桓修军中做参军。
从徐羡之祖父到他这一辈,徐氏家族的轨迹是逐步衰败的。
虽然徐羡之一直官职低微,可是他在桓修军中做参军时却大有收获,在这里他认识了刘裕,两人很谈得来,“深相亲结”。
刘裕起兵讨伐桓玄时,徐羡之就跟着刘裕,从参军做到司马,琅琊王参军,太尉咨询参军,后成为刘裕最信任的军师刘穆之的助手。
刘穆之死后,徐羡之顺理成章地成为刘穆之第二,成为刘裕最信任的人。
刘裕称帝后,徐羡之“进位司空、录尚书事,常侍”并担任刘裕龙兴之地,扬州的刺史。
2、助刘裕称帝的傅亮
傅亮是灵州人氏,他并不是跟随刘裕以京口北府兵起家的。
延续了百年的东晋门阀制度,已经深入人心,刘裕也不能幸免,他生前就一直向门阀世家靠拢,不断修正自己的做派,包括练书法,学清谈等等,刘裕一直在做笼络门阀世家,得到门阀接纳的努力。
5、顾命大臣之间的相互牵制
刘裕安排了四个顾命,除了综合使用他们各自的特长以外,还有相互牵制。主要是以徐羡之、傅亮为一方、檀道济为一方,谢晦为一方的三方牵制。
l 徐羡之、傅亮和谢晦三人分属寒族,中等士族和高门三个阶层,彼此有矛盾又相互制约
刘裕死后第二年,公元四二三年五月。谢晦生了一场病,他没有见任何客人,徐羡之的侄子立刻就怀疑谢晦有“有异图”,劝说傅亮诛杀谢晦。而傅亮和徐羡之并非同一阶层,因此以“我等三人同受顾命,岂可自相诛戮!”反对。
徐羡之侄子敢这么做,而且还直接找傅亮,证明了徐羡之和傅亮两人对谢晦的警惕,而傅亮的反对,又证明了傅亮对徐羡之有所制约。
l 檀道济和谢晦双方是军事上的牵制。
檀道济和谢晦两人各有所长。谢晦长在军事战略和谋略,檀道济长在带兵和战役战术,因此刘裕用两人互相牵制。
综上来看,刘裕对顾命大臣的安排,非常有智慧而且有远见,后来发生的事也证明了刘裕的远略。
- 上一篇:千古美人西施是否被沉江底揭秘西施死因
- 下一篇:明朝时期发生的应州大战到底有多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