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出现外戚干政原因是否是因为幼主登基造
2023年12月19日 热点资讯
汉朝出现外戚干政原因是否是因为幼主登基造成
什么是外戚干政?外戚干政,是指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的统治君主的母族、妻族通过和统治者的亲密关系,利用为母为妻的身份干预朝政,提拔娘家亲戚,把持朝政的现象,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实例,特别发生于皇帝幼下或者无能的情况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外戚干政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从史书中的记载 ,西汉初年有吕后乱政,但是比起东汉的汉和帝时期,还是不算完全的外戚干政,一是外戚势力范围没有扩散到全朝政,二是外戚干政的人员也不尽是吕氏娘家人。但到了东汉汉和帝时期,外戚干政形成风气,和帝即位时年幼,窦太后临朝听政,开始提拔窦家人,她的兄长窦宪位列大将军,威震朝廷。从此东汉自和帝始,至桓帝终,开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外戚干政时期,期间还掺杂,宦官和外戚夺权的波折,在桓帝时期,外戚干政算是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鼎盛时期,桓帝的妻兄梁冀,外戚干政20多年,把持朝中一众大小事宜,朝廷任命都要一一听从他的安排,皇权完全被架空,当然,物极必反,因为太过专权,而被桓帝趁机杀掉,外戚干政从此开始衰落。
外戚干政在此后的唐朝,明朝,清朝都有短暂的上演,但是比起东汉时期,都不成气候,这与后世君主提高了外戚干政的危害意识,而加以防范有关,通过选择低于五品官员的女儿为妃子,或者公主不嫁权势贵族等措施来杜绝外戚干政的机会。这在此后的朝代中都有印证,外戚干政的危害其在太大,放任不作为的话,就有可能遭遇王莽篡汉的结局,这应该是任何一个朝代君主都不愿意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