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的地位很高汉武帝时期的丞相为何难以善
2023年12月19日 热点资讯
丞相的地位很高,汉武帝时期的丞相为何难以善终?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在位五十四年,功绩甚多。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母为王皇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汉武帝刘彻15岁登基,在位54年,是历史上大有为之君。在他执政期间,一共任命了13位丞相,每位丞相平均在位时间四年,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位丞相是葛绎侯公孙贺,在位11年,牧丘侯石庆,在位9年;最短的是魏其侯窦婴和彭城侯刘屈氂,在位时间仅仅1年。
在这十三位丞相中,6位被杀或自杀身亡;1人(武安侯田蚡,在位5年)被惊吓成病,惊悸而死;3位(建陵侯卫绾、柏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毫无建树;1位(牧丘侯石庆)战战兢兢从生死线上活下来;1位(平津侯公孙弘)靠逢迎术苟活;只有最后一位丞相富民侯田千秋功成名就。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汉武帝时期的丞相有两大特点:一是死亡率极高,半数不得善终;二是大多庸庸碌碌,尸位素餐。
是什么原因导致帝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出现如此怪异现状?大体说来,两个原因:一是汉武帝冷酷无情的秉性;二是汉武帝独裁政治的需要。
汉武帝不能容忍皇权的分割,他需要绝对的独裁,所以丞相只能是他的摆设,顶多是执行机构。由此,他还首创了“内朝官”,汉武帝让一批身份地位的学者和身边近臣来充当自己的决策参谋,最后的决策完全由他定,订完了直接下圣旨给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执行,直接剥夺了丞相们的决策权。而内朝官们都是一些品阶低微的小人物,只是他的参谋,跟外朝官们几乎没多少利益瓜葛,从此他独断乾坤。
汉武帝创造的这个内朝官制,后期一直伴随整个封建王朝,各个朝代虽有差异,本质一样。于是,汉武帝的丞相们逐渐都习惯了当“机器人”,一切按皇帝的指示办,一切安圣旨执行,慢慢地都成了名不副实的丞相。后来,丞相们发现,这种做法才最安全,于是西汉的丞相大人们都成了尸位素餐的瘪货。
殊不知,正是汉武帝亲手创造的内朝官制成了加速西汉灭亡的毒瘤。到了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时期,内朝官们都被外戚把控,这时的内朝官不但能决策,而且个个都是高官,决策和执行一把抓,最后外戚们成了帝国“二皇帝”,从此汉室江山就以滑坡式的速度堕落,这一切的根源,就从汉武帝的内朝官开始。
都说祖上建功,儿孙作孽,这件事完全是汉武帝为他的子孙埋了个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