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金三角经济特区

不杀士大夫的宋朝对贬谪官员的处罚手段主要

2023年12月19日 热点资讯

不杀士大夫的宋朝,对贬谪官员的处罚手段主要有哪些?

大家好,说起宋朝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虽然宋朝以“不杀士大夫”、“待士大夫有礼”著称于世,但是官员凡有过失、渎职、贪污、不法、违制等罪状,最多受到贬谪。其贬谪方式多样,有的因罪状比较轻或者君王比较眷顾,只是象征性的略作贬谪,有的则是重责,甚至严责。

宋朝对贬谪官员的处罚手段主要有编管、羁管、安置、居住等。其中涉及到贬谪官俸禄的有安置和居住。羁管、编管大多是除名勒停人,无俸给收入。与编管、羁管人相比,安置人的待遇要稍优一些,官员被安置多数是责授节度团练副使或长史、司马等散官,所以他们仍保留有封赐和部分俸给的权利。

贬谪较轻的官员还好,与贬谪之前比较,虽然俸禄较低,但还有一定经济来源,不至于生活困苦。而受到重责甚至严责的官员,则是毫无俸禄可言,有的甚至靠乞讨生活。所以,在宋朝遭受贬谪其实是一种很严酷的处罚了,当然了,相比其他朝代的处死或者流放还是要好很多的。

贬谪官的俸禄

苏轼当时被贬黄州时是检校水部员外郎、团练副使,检校官只是能从朝廷多领一些官酒,可以多得一些退酒袋的钱而已。不管这些受到安置的责授散官有没有俸禄,总之他们还是能从朝廷获得一些经济来源,尽管这些钱微乎其微,正如王禹偶说的“有俸是嗟来”,但起码这些有限的“俸禄”能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

绍圣元年(1094年),五十九岁的苏轼再次被贬到惠州,这次苏轼并没有带全家前往,而是让次子苏迨携家眷去宜兴与长子苏迈居住,而自己只带小儿子苏过和小妾王朝云前往惠州。刚到惠州,苏轼寓居于合江楼,后来迁到嘉祜寺,最后在归善县后面白鹤峰处买了数亩田地,还得自己修建住所。

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被贬儋州,好友张中便是当时的县官,在他的帮助下,苏轼暂时居住在一所破旧的官舍里。后来张中见其官舍破旧不堪,便派人帮其修葺了一番,而这件事也被章停派来的官员知晓了,张中也因此丢了官,而苏轼也被逐出了官舍。

从苏轼的居住环境的变化,主要是以借居寺院、买地筑居、以及接受朋友提供的住所,这三种方式来解决自己住房困境的,在经历贬谪的官员中,不单单是苏轼一个人是这样的。

总之:任何王朝的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稳固统治地位,其惯用的手段无非就是赏与罚,这也是管理官员最有效的手段,但宋朝一直奉行“不杀士大夫”的祖宗之法,所以就算出现了贪污受贿已经触犯法律的事情,宋朝的统治者都是采取贬谪的办法,但贬谪也是有轻有重,正是因为宋朝的“不杀士大夫”,造就了宋朝的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而且官员俸禄之高也实属罕见,在这种情况之下,宋朝的官员一般都会觉得受到贬谪就是极其严重的惩罚了,加上贬谪之后的生活环境也会时常穷迫,这对于士大夫来讲,无异比简单的杀头更为“丢人”的事情。

中国集体经济期刊官网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期刊

冶金管理杂志社官网

佛山陶瓷杂志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