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军是如何组建的为什么名气会如此之大呢
2023年12月19日 热点资讯
戚家军是如何组建的?为什么名气会如此之大呢?
戚家军因为戚继光从而得名,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气的军队,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 。戚家军的底子是一帮从来没有打过仗的农民。戚继光凭借严明的纪律、先进的武器、多变的阵型,将这帮农民训练成一支强大的特种兵部队。
明朝嘉靖时,日本倭寇与明朝沿海海盗互相勾结经常侵扰山东,浙江,福建沿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面对这样情况,戚继光被调任宁波,绍兴,台州三地任职抗倭。戚继光到任后,到各地卫所巡查,发现卫所上下巳经完全腐化。当官的一天到晚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只想着捞钱吃空饷。士兵早已经成了老兵油子,军纪涣散。久不战训,上战场贪生怕死。卫所彻底废了。
按照明朝的制度,本不会出现像戚家军、俞家军带有将领个人色彩的军队。戚家军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了明朝固有的卫所制度的衰落,另一方面表明具有杰出军事才能的戚继光在明朝传统军队无法有效打击倭寇入侵的背景下不得不做出的军事改革之举。
于是,戚继光决定自己募兵自己训练一支军纪严明,敢打敢拚有战斗力的抗倭精锐。以是竖起抗倭招兵旗,对于士兵只招忠诚的良家子,憨厚的农民大哥,朴实的矿工兄弟。对老油子,市井之徒拒之门外。时有义乌乔亭人冯子明,投笔从戎决心抗倭。向戚继光推荐招募义乌矿工。义乌矿工团结勇敢,曾多次与入侵矿场倭寇战斗,戚继光以是大量招收,以义乌矿工为核心,浙江农民为重要力量,成立戚家军。
三是大力奖励有功之人。当时军人地位低下,在其日常所得军饷,大体与其在农村中充当短工的收入相等,但戚继光另有办法,即另设重赏以鼓励士气。当时,杀一个日寇,按头颅领额,赏额可以高达白银30两。
四是戚继光统帅之才。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如此战绩,戚继光统帅之才无庸置疑,凡事谋在先,是其特点之一。临阵之前,戚继光就派出斥候不断报告敌情,其使用地图全都用红黑两色绘制,一目了然,并将各种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情况在心里反复斟酌、预演,其甚至细小到“察颜观色”之地步,比如士兵在遇到敌人之前以小便为名企图脱队或是情绪紧张而喉干色变,这些,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籍于此,戚继光先后进行了岑港之战、台州之战、福建之战、兴化之战、仙游之战,这支部队攻坚、解围、迎战、追击,从未在战斗中被倭寇击溃。至仙游之役,倭寇几为消灭一尽,此后,倭寇游勇散兵只好跑到朝鲜半岛行凶,再以后,所谓的倭寇,则更大的是打着倭寇旗号的中国人,是为“假倭”。
当然,戚继光杀倭之功成名遂,是与谭纶有力支持分不开的。一般人以为是张居正对其支持,实际上,张居正对其支持,那是在戚继光功成名就任蓟辽总兵之后的事,即便戚继光此后因给张居正送钱送美女甚至送上春药等“溜须拍马”而被后人所诟病,然而,戚继光任蓟州总兵前后达15年,等于他前任10人任期的总和,就可见当时身为武将为实现自己的抱负之不易,其任蓟州总兵15,边境平安无事,不是敌人不来侵犯,而是被其打怕了,不敢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