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榜案中朱元璋处死了二十多名官员具体是
2023年12月19日 热点资讯
南北榜案中朱元璋处死了二十多名官员,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虽然历朝历代对科举考试的重视程度和选拔人才的渠道不尽相同,也都对科考进行了创新与改良,但不能否认的是,科考始终是古代文人墨客最主要的出路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朝的开国皇帝为朱元璋,是一位雄才伟略的人,明朝洪武三年,正式沿用了之前的科举考试。从此规定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可以成为朝廷的官员,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就等于失去了在朝为官的机会。这样一来,考上的人却缺乏真材实料,他们只能纸上谈兵。朱元璋为了避免此类现象影响明朝的发展,于是停止了科举考试。
朱元璋并不是不懂得珍惜人才的人,当他再三询问刘三吾能不能加上北方人时,得到的答案却还是拒绝。朱元璋非常生气,取消了刘三吾的官职,反而派张信重新调查此事,张信马不停蹄地进行案件的审理,并且重新制定了新的录取名单。
4月13日,张信将北方学子的优质试卷上交给朱元璋,朱元璋对这些文章给予肯定,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令人出乎意料。张信表示朱元璋手中的北方学子的文章与名单中第52名的学子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朱元璋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岂听不出张信话中的意思?更何况最新拟定的录取名单和已经发布的录取名单相一致,可这种结果却不是朱元璋想要的结果。
朱元璋大怒,相关的20多名官员被处死,整件事情还未结束。朱元璋为了挑选更优质的人才,从而采取了殿选的方式。北方的61名学子杀出重围,成为上榜者。从此之后,明朝的科举制度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南方和北方分别公布录取名单已逐渐成为规律所在。
反观我国存在多年的科举制度,不仅是一种选拔优质人才的方式,封建王朝的上层还需用科举考试巩固手中的权力,更何况明王朝独特的构成模式,从而使上层需要兼顾南北方人们的想法。事实上,南北方文化和经济的差异也会导致学子在科举考试中的表现不尽相同。如果尊重各位学子的努力,让南方人都成朝廷的官员,这不仅会使上层需要预防南方官员的一手遮天,上层也需要考虑北方学子的感受。
洪武30年正值明王朝刚刚建立30年,北方正处于急需稳定的状态。 如果南北方人因为科举考试录取名单产生巨大的分歧和舆论,这必然会导致明王朝处于不太稳定的状态中。不仅会影响明王朝的发展和经济提升,甚至会引起北方人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