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食品代加工

清朝时期为何朝廷有很多高龄的老臣呢

2023年12月19日 热点资讯

清朝时期,为何朝廷有很多高龄的老臣呢?

细数我国清朝的历史,不难发现老臣的比例很大,其中七十高龄以上的占了很大的比例,虽说老臣有更丰富的经验,却也使得朝廷更加守旧,不能适应新的变化。

在清代的政治生活中,存在一种被称为“白发卿相”的现象,就是一些身居高位的达官显要,即使年逾古稀,甚至已届耄耋,仍然继续在位,跻身政坛,安富尊荣,炙手可热。我们可以先从清代官位最崇的大学士和权力最大的军机大臣谈起。康熙朝官至大学士的王掞,雍正元年(1723年)已79岁时“以老乞休”,皇帝虽然同意“以原官休致”,但“仍留京师备顾问”,直到83岁去世。被称为“历相三朝,年逾大耋”的马齐,享年88岁,一直到雍正十三年已经84岁时才告老“病休”。康熙朝任翰林院掌院学士的徐元梦,在乾隆帝即位后,屡次以衰老请辞,乾隆帝则称“徐元梦年虽逾八十,未甚衰惫,可量力供职”,仍命其在内廷行走,领诸馆事,结果以87岁高龄终老于任上。现在已经是家喻户晓的纪晓岚,晚年任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之职,直到82岁故去为止。光绪时任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的李鸿藻,一直任职至77岁辞世之时。张之万在光绪年间担任大学士、军机大臣,直到85岁才“免值军机”,两年以后“以病致仕”,不足数月即去世。长期担任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79岁临终那一年还担任推行新政的政务处督办大臣。

中枢大员如此,自然不能不影响到作为封疆大吏的总督巡抚和雄踞一方的将军都统们。乾隆后期任直隶总督的梁肯堂,嘉庆三年(1798年)已82岁时还被任命为漕运总督。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年过八旬”的周天爵竟然被任命为“署理安徽巡抚”,让这位已经80多岁的老人率军与捻军对阵。义和团运动时任武卫左军统领的宋庆,带领军队与八国联军作战时也已经年届八十了。如果我们考虑到清代平均寿命同当今社会的巨大差距,那个时候的七八十岁同现在相同年龄的人身体状况不可同日而语,那么这种“白发卿相”的现象就更显得特别惹人瞩目、令人关注了。

二是增长了恋栈钻营的风气。既然一些人可以终身任官,自然上行下效,热衷于权势利禄者便想方设法延迟退休年龄。道光初年,大学士伯麟年逾七旬,步履艰难,见了皇帝不能下跪,便请求放其外任。道光帝大怒,责其“胆大妄为,莫此为甚”“只知总督之养尊处优,而不知任大责重”,命其立即“休致”。伯麟做得过于赤裸,以致碰了钉子。更多的人则从年龄上做手脚,隐瞒岁数,竟成官场风气。有人曾感慨:“三十年来,士大夫履历,例减年华,甚至减至十余年,即同人宴会,亦无以真年告人者。”

内燃机与配件期刊官网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杂志社

体育画报期刊官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