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时尚大师

李渊为什么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李世民为夺得

2023年12月19日 热点资讯

李渊为什么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李世民为夺得皇位做了多少准备?

李世民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在成为皇帝之前,李世民其实并不是李渊认定好的太子,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哥哥夺取皇位,开创了历史铭记的唐朝。然而,李世民敢这样做,也是因为他有底气,在此之前,他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官职?李世民究竟积攒了多少力量,才能一举夺得皇位建立唐朝?李世民,算不算得上是英雄?

毛主席读史有云: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他能够对李世民给出如此高的评价,可见李世民不是浪得虚名。在军事作战层面上,天才之间是有着千古共鸣的。历史上对唐太宗的评价众说纷纭,有褒有贬,但绝对没有任何学者敢于质疑他的军事能力。玄武门之变前,27岁的李世民的官职是这个:”天策上将太尉领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左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秦王世民。”这一长串头衔,堪比《权力的游戏》中的龙妈。

这个“天策上将”是个什么意思呢?是个虚衔,李世民的爸爸李渊生造出来的,并没有这个官职,因为没办法,李世民虎牢关大战,以3500玄甲军,围点打援,以少胜多,击溃王世充、窦建德联军数十万,生擒窦建德和王世充。这样的功绩,你说封他个什么好?这虎牢关之战,一举统一中国北方,收复河南河北,差不多是帮唐朝打下了半壁江山,功劳之大,大到“封无可封”,只能封了他一个“天策上将”,位在三公、诸王、大将之上,仅次于皇帝和太子。他获得这个头衔的时候,多大呢?年仅22岁。

然而在此之前,李世民还有“浅水原之战”,他坚壁诱敌,以少胜多,击溃西秦薛仁杲数万优势骑兵,平定陇西。他还有“美良川”、“雀鼠谷“之战,强攻于美良川,追击于雀鼠谷,一日八战,大败宋金刚,俘斩数万人,最终收复并州。他是一个真正的军事天才,所做的选择和判断,几乎没有一次失误,临兵决战的时候,他甚至可以亲自率领玄甲军冲锋陷阵,亲冒矢石,不避艰险,多次因坐骑被射倒而落马,生死一线之间。所以说,他为了唐王朝的建立,是拼上了小命的。

大唐武功之盛,直追强汉,李世民自称:“今中华强盛,徒兵一千可敌夷狄数万,夷虽众,有何惧哉!”历史上的中原王朝,除了汉唐,还有谁有如此的底气?柳克述曾经如此评价李世民:“假如中国历史上没有李世民这样一位卓越的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华夏民族究竟会演变到怎样的境地?综数百年华夷乱离黑暗之局,成大一统的民族复兴与新局面的开创,其版图西至葱岭以东,南至中南半岛,东临大海,北被大漠。而国计民生之康裕,学术艺事之发达,典章制度之昭明,思想文化之融汇与创导,至使倭人贩其余绪以立国,欧西各国向往而慕化。其气魄之大、业绩之伟,无可媲美。推崇功业,数典不忘,我们岂能忘掉李世民!”

对于自己打仗的本事,李世民自己都是很满意的。他自称:“然则行军用兵,皆亿兆所见,岂虚言哉!及端拱岩廊,定策帷扆,身处九重之内,谋决万里之外。北殄匈奴种落,有若摧枯;西灭吐谷浑、高昌,易於拾芥。包绝漠而为苑,跨流沙而为池。黄帝不服之人,唐尧不臣之域,并皆委质奉贡,归风顺轨,崇威启化之道,此亦天下所共闻也。”

意思是:老子用兵打仗的本事,全天下眼睛不瞎的都看得见,什么突厥、匈奴,什么土谷浑、高昌,什么高句丽,都是狗屁,老子想打谁打谁,大漠是我的后花园,流沙是我家的小池塘,当年不服黄帝的人,当年不听唐尧的人,在我李世民的时代,都得乖乖向我服输投降,称臣纳贡,我李世民以德服人,天下人都是晓得的!

李世民还有点军事理论建设,他曾说过:“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奔逐不过数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阵后反而击之,无不溃败。”自称他善于”以弱胜强“,也善于”以强击弱“。毛泽东对此有个解释:“所谓以弱当强,就是以少数兵力佯攻敌诸路大军。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毛泽东自己是这样演绎的——以弱势兵力佯攻骚扰对手,然后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这也是游击战和运动战的精髓!毛泽东一向推崇底层出身的英雄,更喜欢刘邦、朱元璋这样的人物,但对于李世民,他居然能够如此赞赏有加,可见真英雄是不分阶层,不问出身的。

中国市场期刊

赢未来杂志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

中国航班版面费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