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说好普通话

曹操杀了杨修其父杨彪说了什么

2023年12月19日 热点资讯

曹操杀了杨修,其父杨彪说了什么?

曹操杀了杨修,其父杨彪说了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曹操《遗令》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二二零年,一代枭雄曹操病故。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因而在临终之前,曹操颁布了《遗令》这样的临终遗言。从《遗令》前后字句便能看出,这其实就是曹操真实心境的袒露。对此,苏东坡曾经做出评价,称其“平生奸伪,死见其性。”

作为一代枭雄,曹操能够在临终之前剖析自己,并作出自我批评,确实是一种真性情的表现。尤其是对于一位统治者而言,能够放下架子自我批评,实在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当然,曹操在《遗令》当中并未言明自己具体有哪些“小忿怒,大过失”,不过,笔者以为其杀杨修即便不属于“大过失”,恐怕也算是“小忿怒”了。

就这样,有一天部下问曹操军中采用什么口令的时候,曹操脱口而出“鸡肋”两字。结果,杨修听到之后直接下令让部队收拾行装。众人就奇怪了,连忙问杨修是什么意思。杨修自鸣得意道:“鸡肋乃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物,主公以此为令,说明是打算回家了。”

很显然,杨修又猜中了曹操的心思。这般聪明虽然让人大吃一惊,但他越过曹操直接下令的做法,还是让曹操内心非常不舒服。于是,不到半年的功夫,杨修便被曹操直接处死了,而杨修身上的罪名却是“漏泄言教,交关诸侯”。

或许,临死的时候杨修都不明白自己为何而死,但很显然,他之所以被曹操处死,就是因为他太过“肆无忌惮”了。倘若他能够稍微克制一点,不那么明显地卖弄自己的聪明才华,那或许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但可惜的是,他最终还是死了。

有人或许为杨修不忿,即便卖弄一点才华,也不至于招惹杀身之祸吧?其实,关键一点还是,杨修似乎牵扯到了储位之争当中。

03取死有道

有一次,曹操为了考验曹植和曹丕两兄弟,便命令两人出城办事。但是呢,曹操事先又给了城门守卫一道密令,让守卫不得放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考验兄弟俩,来选出合适的继承人。

结果,杨修早就猜到了曹操会这么做,于是他给曹植出主意,如果守卫不放行的话,就可以凭借“身有王命”而直接杀死守卫。结果,曹丕被拦了下来而曹植成功出城了。

乍一看,似乎是曹植成功地办妥了事,但其实,却给曹操留下了残忍的印象。后来,曹操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之后,更加对杨修痛恨了。于是,在后来找了个机会将杨修给处死了。

由此可见,杨修虽然聪明博学,但是在为人处事方面却是一丁点都不太懂。结果,牵扯到了储位之争,最后落得个身死的下场。

后来,曹操见到杨修之父杨彪时,还故意开口问杨彪为何身体日渐消瘦。很显然,曹操这一行为真的是坏透了。杨彪因为儿子被曹操处死而伤心不已,当然也会日渐消瘦了。

但杨彪深知曹操的秉性,于是只能委婉地说了一句:“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金日磾两个儿子深受武帝宠爱,结果长大之后在后宫肆无忌惮与宫人嬉戏,结果被金日磾撞见之后杀死了。杨彪引用金日磾先见之明的典故,绵里藏针的一句话,让曹操羞愧地“为之改容”。

后来,人们用老牛舐犊来形容父母对子女的爱。

04结语

曹操临死之时颁发了《遗令》,其中很明显地剖析自己,说自己有些“小忿怒,大过失”不应该被后人效仿。当然,具体是什么“小忿怒,大过失”曹操并没有具体说明。

不过,笔者认为,像杀死杨修、华佗等人这样的行为,应当都算是“小忿怒,大过失”了。

今商圈杂志社

体育画报杂志社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编辑部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社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