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保明朝权宦中的正面人物在大是大非上识大
2024年02月18日 热点资讯
冯保:明朝权宦中的“正面”人物,在大是大非上识大体
冯保(?-1583年),字永亭,号双林,衡水市人,明代著名太监、音乐家、书法家。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太祖朱元璋鉴于秦、汉、唐等朝多发生宦官专权,扰乱朝政事件,立下一道规矩 “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并将这段话写在了贴牌子上,立于宫门口,以此作为祖训警示后代。只不过好景不长,在明英宗朱祁镇时期,被英宗称为“先生”,明朝首代专权大宦官王振“诞生”。
王振好权势,爱钱财,独揽北征军政大权,导致北征军全军覆没。
不过称其为“贤宦“,还要做一些”贤“的事情,他监督皇帝行为,不让皇帝贪玩而误国政,约束自己下属不能胡作非为,所以在外冯保的口碑还是很不错的,给人一种“我这个人口碑还是很好的,和我处不好,你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的感觉。
但就因冯保重视朝政和皇帝的作风问题,而断送了他的仕途,一次神宗酒后调戏宫女,此时神宗已年满十八,冯保知自己无法再约束其行为,遂向太后告状。神宗险些被废,从此神宗和冯保的“梁子”算是结上了,只不过此时太后掌权,神宗敢怒不敢言罢了。
神宗亲政后,开始找冯保“算账”,在没有张居正和太后,冯保成了孤家寡人。东宫太监张鲸,张诚也知神宗和冯保有过节,遂趁机揭露冯保的罪名,可冯保毕竟自神宗十岁就开始对其“管教”,对其依然很惧怕。可在众人的支持下,依然下旨把冯保罢官,将其发配到南京“颐养天年”。
纵观冯保一生虽权势熏天,喜爱钱财,也曾利用手中权力解决私人恩怨,但其在大是大非上识大体,顾大局,没有把权力凌驾于朝政之上,与外臣张居正联手处理朝政,却为一代“贤宦”。只不过在某些地方太过偏执,打皇帝的小报告,触犯天威,还好因其政绩卓越,才得以落得一个“善终”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