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5岁以下幼儿患手足口病增多该如何预防
2023年08月14日 热点资讯
市区5岁以下幼儿患手足口病增多,该如何预防呢
从监测情况来看,近段时间,市区5岁以下患手足口病的孩子有所增加,家长和老师都要时刻注意观察自己的宝宝和学生身体状况。
市区5岁以下幼儿患手足口病增多
昨天
,有市民打进本报热线电话报料,称其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有孩子疑似手足口病,担心孩子受到传染,有些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家休息,没送去幼儿园。随后,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近期幼儿患手足口病有增多现象。市疾控中心提醒,手足口病不可轻视,需认真对待,要注意卫生,防止传染。
近期5岁以下孩子患手足口病增多
昨天,记者接到报料后,走访了市区一些幼儿园。在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大洋园,副园长梅琳敏介绍,未出现手足口病,每天早晚都对孩子进行体检,园里对手足口疾病的预防一直很重视。在莲都区培红幼儿园,该园办公室主任胡芳说,目前园内并没有出现手足口病的患者,幼儿园一直坚持一天两次消毒时间。同样,在新湖国际幼儿园、东方明珠幼儿园、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阳光园等,均未发现手足口病情况。
但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近期幼儿患手足口病有增多现象。“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从监测情况来看,近段时间,市区5岁以下患手足口病的孩子确实有所增加。”市疾控中心传染预防与控制科副科长李羽敏说。
手足口病症状及传播途径
据了解,手足口病潜伏期为3-5天,一般表现为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手、足会出现斑丘疹、疱疹等,个别小孩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少数重症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因此,手足口病不可轻视,需认真对待。
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内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幼儿园和托儿所等是手足口病易发生感染地。
手足口病要注意预防及治疗
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提醒,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适合在湿、热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因此无论是幼儿园或家里都要保持空气流通,孩子的日常用品要注意消毒,尤其是和进食有关的器具。宝宝的衣服不要裹太紧,贴身衣物一定要柔软舒适,勤换洗,然后在阳光下暴晒,床垫被褥也是一样。常备生理盐水,吃东西前后都给宝宝漱漱口
,如果宝宝太小还不太会漱口,就用医用棉签沾上生理盐水轻轻擦拭患处。给孩子准备食物时也要注意,尽量避开辛辣生冷、难消化、难咀嚼的食物,应该以温和可口为主,以免刺激到患处。由于手足口病极易传染,因此一旦老师发现了疑似病例,要立即将该宝宝隔离,并迅速与家长联系,送往医院,以免发生暴发性的感染,以免波及其他健康的小朋友。此外,一旦发现孩子患上手足口病后,家长不要过于紧张
。家长的恐慌心理很可能影响孩子的情绪,不利于病情的稳定和恢复。患儿一旦有症状出现,还是要立即就医,如确诊为手足口病,可据医嘱隔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