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称帝后为何不杀心狠手辣的吕后
2024年03月11日 热点资讯
刘邦称帝后,为何不杀心狠手辣的吕后?
刘邦称帝后,为何不杀心狠手辣的吕后?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在经历了四年楚汉争霸后,中国人口从四千万锐减到两千万,汉高祖刘邦在残酷的秦末纷争中获胜,创建了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大汉王朝。
刘邦称帝之后,曾经协助刘邦击溃项羽的各路异姓王们被逐一剪除。其中在诛杀韩信、彭越等事件中,刘邦的皇后吕雉表现的极端残忍,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心狠手辣女魔头的形象。刘邦死后,吕雉公然违背刘邦设定的白马之盟,大肆分封诸吕为王,并对高祖妃嫔戚夫人残忍蹂躏。吕后称制后,对刘姓宗亲和功臣集团形成巨大威胁,直到吕雉死后,诸吕才在功臣集团和刘姓宗亲的联手下走向覆灭。那么作为老谋深算的刘邦,他在世期间为何不杀吕后,为自己的子孙扫平执政障碍呢?
张良的态度亦十分重要。作为韩国贵族后裔的张良曾在刘邦早年兵败时与其相遇,两人颇为投机。贵族身份的张良此后常为刘邦宣传名望,满腹才学亦让刘邦颇为敬重。汉初三杰仅以子房善始善终,可见汉高祖对其的重视绝不仅仅是当作普通功臣看待的。当戚夫人唆使刘邦废立太子之时,张良坚定的站在了太子刘盈与吕后一边,提议吕后找商山四皓作为太子的背书人。这件事情中,人们往往以为刘邦因太子能请动自己都请不来的商山四皓出山,所以认定太子无法轻易废立,但其实张良的态度同样影响了刘邦的判断。
刘邦对地方领军的藩王颇为敌视,但却非常信任文臣幕僚们。除了萧何后来因名声太大,虽曾自污名望亦被捕下狱过之外,整个文臣被刘邦拉拢的颇为到位。这就导致朝堂之上形成了一个不掌兵权但与刘邦利益高度一致的功臣集团。功臣集团在汉景帝时期因试图以相权瓜分皇权而被打压,但在刘邦时期却同皇族利益捆绑在一起。刘邦生前见太子年幼,便放权吕后辅佐,但同时又安排功臣集团进行制衡,预防外戚做大。白马之盟上,刘邦更公开打出了非刘姓不能封王的口号,给了汉朝历代权臣头上挂了一把刀。
刘邦生前并非看不出吕后的崛起,但他需要吕后作为自己死后的化身辅佐幼帝。更重要的是,吕雉在刘邦在世时并未触碰刘邦的核心利益,且手段多是针对自己同样愤恨的地方藩王。诛杀刘邦儿子和嫔妃的事情皆发生在其死后,所以刘邦也无从察觉自己的这位曾经天真烂漫的皇后早已转变为连自己亲生儿子都要恐吓的毒妇。
总之,不论是根据自身感情,还是顾及天下大局,刘邦都没有必杀吕雉的理由,反而会为了自己开创的事业能延续下去而留下吕后。当然,最终诸吕称王后,刘邦留下的功臣集团凭借白马之盟的尚方宝剑,同刘姓宗亲联手将诸吕剪除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