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函谷关是个怎样的地方为什么没有
2024年04月01日 热点资讯
战国时期的函谷关是个怎样的地方?为什么没有被攻破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小编来说说函谷关的故事。
说到函谷关这个地方真的是超级给力超级给力的一个地方,为什么这么说其实大家也应该清楚的,那就是话说这个地方就是保证了秦国一直未被打败的原因,所以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真的太重要了,那么有的人也问了,这个叫函谷关的地方真的一次没有被攻破过吗?还有但是战国几个国家为什么无法攻破函谷关呢?
其实前前后后无非就五点原因,下面一一给大家来分析看看。
第一、函谷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函谷关位于今天河南灵宝市北,是古代一座著名的险关要塞。从函谷关以西至潼关,称为桃林塞。在春秋时期,晋军全歼秦军于崤山,屯兵桃林塞,阻断秦国东进之路,此后两百多年,秦国无法跨进中原一步。
第五、最后一次合纵,仍止步于函谷关
公元前241年,东方诸侯又一次合纵攻秦,这也是最后的一次。
参加合纵的有六个国家:楚国、魏国、赵国、韩国、燕国、卫国。此时魏安釐王及信陵君已经去世,楚国领导这次合纵运动。楚考烈王为纵约长,实际负责人是战国四公子中的春申君。春申君尽管久负盛名,但威望远不及信陵君,这也决定了合纵运动缺乏真正的领袖人物。
六国联军先下手为强,进攻秦国,夺取寿陵。然而联军的攻势并未维持很久,当他们杀抵函谷关时,秦军出关迎战,六国军队不能协同作战,甚至毫无还击,便草草退师了。这次合纵运动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战国时代东方诸侯曾经四次攻至函谷关,但是函谷关一次也没有失守。除了易守难攻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东方诸侯各自盘计自己的利益。比如孟尝君伐秦,攻下函谷关的机会是很大的,但是最后也是盘计自己的利益,齐国越数国攻秦,就算秦国割地求和,这些土地也不可为齐国所占领,那么齐国那么拼命攻函谷关干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