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之后北宋都是赵匡胤的后代为什么南宋
2024年04月01日 热点资讯
赵匡胤之后北宋都是赵匡胤的后代 为什么南宋却回到了他的一脉呢
公元976年,在平灭南唐的第二年十月十九日夜,时年50岁年富力强的赵匡胤召其弟晋王赵光义在宫中饮酒,第二日清晨,赵匡胤暴毙而亡。
影视剧中赵匡胤剧照
二十一日,时年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是为后世的宋太宗。
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在世的两个儿子均已长大成人:次子赵德昭时年26岁,四子赵德芳时年18岁,(赵匡胤的长子和第三子均早逝)。
赵光义继位之后也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对弟弟、侄子、侄女均有所加封。同时搬出了金匮之盟:杜太后(赵匡胤和赵光义生母)病重之际,赵匡胤在旁侍疾,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要求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
影视剧中赵光义剧照
具体真伪无从考证,但赵德昭和赵德芳在叔父继位五年之内先后早早去世:
公元979年,赵德昭随叔父从军攻打幽州,一天夜里军中发生惊变,一时找不到皇帝赵光义,军中将领为稳定军心欲谋划立赵德昭为帝,但为赵德昭所拒绝。随后赵光义得知此事,深为不爽。
此次出师不利,回到京城后,赵光义一直未给太原之战功臣封赏,赵德昭因此去找叔父说项,宋太宗大怒说:“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赵德昭退朝后自刎而死,时年29岁。
赵德昭去世仅仅两年之后,赵德芳也病逝,时年23岁。
此时对赵光义皇位最后威胁的人只剩下他的弟弟魏王赵廷美。
公元982年,魏王赵廷美谋夺皇位之事泄露,赵光义罢免其开封府尹之职,改为西京(洛阳)留守。公元984年,赵廷美举家迁至房州,迁居后不久,赵廷美就忧愤成疾,吐血而终,年仅38岁。
至此,宋朝皇位暂时稳固在了赵光义一脉。
赵光义的传位难题
对皇位最有威胁的侄子和弟弟都不在后,赵光义可以考虑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了。
本来长子赵元佐是最佳人选,赵元佐才智、武功皆是上佳,且随军出征过北伐。但赵元佐看不惯父亲为了皇位对亲情所做之事,在叔父赵廷美忧死后,赵元佐疯了,从此被父亲赵光义下令圈禁。
在最优秀的长子赵元佐退出之后,次子陈王赵元佑开始被当做储君培养。公元986年农历七月,赵元佑改名赵元僖,并封开封府尹兼侍中,成了准皇储,却不料在六年之后,赵元僖暴病而亡,时年27岁。
此时的赵光义也许内心也有不安,深怕这是上天对其的惩罚,他没有新立皇储,为此他还将上疏早立太子的大臣远贬岭南。
公元995年,箭伤复发的赵光义感到身体大不如前,在宰相寇准的支持下,决定立时年28岁的第三子寿王赵元侃为皇太子,改名赵恒。公元997年,赵光义去世,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
陆秀夫背帝殉海
南宋彻底灭亡,此战南宋十万军民跳海殉国,浮尸海域,战况惨烈。
结语:纵观两宋皇位传递,先后有四次叔侄相传:宋仁宗和宋英宗、宋高宗和宋孝宗、宋宁宗和宋理宗、宋理宗和宋度宗,原因均为自身无子嗣用于继承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