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李忱是怎样的皇帝为何被称为小太宗呢
2024年04月01日 热点资讯
唐宣宗李忱是怎样的皇帝?为何被称为“小太宗”呢?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他勤于政事,积极改革,在位期间,唐朝出现相对繁荣的局面,人称“大中之治”,而唐宣宗本人也被称为“小太宗”。然而被称为“小太宗”的唐宣宗为何也不能挽救唐朝呢?
晚唐政权,风雨飘摇。宦官专权、宫廷凶险、刀光剑影、党争不断。李忱不得不装疯卖傻。元和五年,李忱出生于大明宫,是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按照继位的顺序,李忱是永远没有机会做皇帝的。而且,他的母亲郑氏出身卑微,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宫女,所以李忱虽然是皇子,也享受不到其他皇子一样的待遇,因为自己的身份,他总是被其他皇子嘲笑捉弄。
为了掩饰内心的卑怯,他便将自己封闭起来,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他只能报之以沉默,于是,连父亲都觉得这个儿子可能有些痴呆。长大后的李忱已经被贴上了“智障”的标签,成为大家争相欺负的对象。比如,有一天,唐文宗李昂在十六宅宴请诸王,席上,众人把酒言欢,热闹喧腾,李忱依然不言不语地,一个人坐在角落发呆。李昂看到了,便指着他说:“谁能让李忱开口说话,朕重重有赏。”
李昂本来是李忱的侄子,可是在他眼里,李忱显然只是一个供人取乐的小丑而已、面对一哄而上的诸王,李忱依然保持沉默,不管他们怎么戏弄,面色丝毫不改,始终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这让众人很得意,却让座中的亲王李炎起了疑心。李炎是李昂的弟弟,就是后来的唐武宗。面对始终不悲不喜的李忱,他开始怀疑此人是否真的痴呆,于是在后来的日子,他抓住一切时机对李忱进行试探。
虽然大家都对李忱的装疯卖傻深信不疑,但是武宗李炎却对李忱的装疯卖傻表示怀疑。武宗李炎即位后,就对李忱进行了所谓的“考察”,看看他是否是真傻还是装疯卖傻。在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李忱和诸王一起随皇帝外出踏雪,众人兴尽而返时,已是日薄西山,加上中途休息时设宴畅饮,谁也没有注意到,那个傻乎乎的李忱已经从马上坠落,掉在了冰天雪地中。这次被丢在冰天雪地之中,李炎料定他不会再回来了。可是没想到,第二天一早侍卫来报,说李忱又出现在了十六宅。
就这样,李炎更认定李忱有蹊跷,于是决定直接弄死他,以绝后患。几天后,可怜的李忱被突然闯入的宦官抓进了永巷。永巷从汉代开始就是幽禁宫女和嫔妃的地方,跟监狱差不多,关押在那里的大多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李忱被关押后,又被人捆成肉粽一样扔进了厕所。当时,李炎身边有一个宦官姓仇,他对李炎说,这种傻子留着也没用,干脆一刀杀了。李炎同意了。可是,这个宦官并没有真的杀了李忱,而是偷偷将他运出宫里藏了起来,以备日后之用。
同时,因为唐宣宗李忱能够登基称帝,宦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李忱在位时,依然将禁军的军权交给宦官。由此,宦官把持朝政的问题,几乎伴随着了唐朝的衰落和灭亡,和藩镇问题一样没有得到彻底地解决。进一步来说,唐宣宗在位期间,既没有削弱宦官,也没有倚重朝臣,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两者之间的矛盾,为后来的动乱埋下种子。
在唐朝后期,吐蕃等敌人的实力,实际上已经无法对唐朝构成太大的威胁了,也即唐朝的灭亡,主要还是内耗、叛乱等问题,这和宋朝等朝代,自然是明显不同的。就唐宣宗李忱来说,其在位期间还可以掌控大局。但是,等到他去世后,唐懿宗与唐僖宗的能力实在差了太多,这也是唐朝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
大中十三年,李忱去世。到了唐僖宗乾符二年初,王仙芝在濮州濮阳发出檄文,率领起义军攻克曹州、濮州。而在王仙芝起义之后,唐朝又爆发了黄巢起义。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至中和四年由黄巢率领的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唐宣宗李忱去世后,唐朝爆发的多次较大起义,直接让唐朝本就衰落的国力更加虚弱了。
到了天祐四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唐朝灭亡,朱温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开封。总的来说,唐宣宗开创“大中之治”,人称小太宗,虽然恢复了唐朝国力,却无法解决唐朝的根本问题。等到他去世后,接连不断的起义,最终让唐朝走向了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