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的祸福观与命运论
2024年04月01日 热点资讯
探索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的祸福观与命运论
王充,字仲任,东汉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批评家。他是汉代道家思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继承者与发展者,代表作《论衡》中能看出他的“祸福观”和“命运论”。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谶纬学说的影响下,汉朝世俗都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说法,“世论行善者福至,为恶者祸来,福祸之应,皆天也。人为之,天应之。”(《论衡·福虚篇》)就是说人在世间的行为,上天是看得见的:人要是做好事,老天就会降福;人要是做坏事,老天就会降祸。
王充反对这种观念,他认为人的性情的善恶和命运的好坏是没有关联的:“夫性与命异,或性善而命凶,或性恶而命吉。……性自有善恶,命自有吉凶。使命吉之人,虽不行善,未必无福;凶命之人,虽勉操行,未必无祸。”(《论衡·命义篇》)一个命运好的人,虽然不做好事,但也会得福;一个命运不好的人,虽然做了好事,也不见得没有灾祸。
王充又进一步说,不仅人有命运,国家也有命运。一个国家的盛衰治乱,都是由它的命运决定的,这就是“国命”:“宋、卫、陈、郑,同日并灾。四国之民,必有禄盛未当衰之人。然而俱灾,国祸陵之也。故国命胜人命,寿命胜禄命。”(《论衡·命义篇》)国家的命运大于个人的命运,当国家遭受灾祸时,那些个人命运好的人也会同时遭受灾祸。
王充对“运”的相信达到了极致,他甚至说:“故世治非贤圣之功,衰乱非无道所致。国当衰乱,贤圣不能盛;时当治,恶人不能乱。世之治乱,在时不在政;国之安危,在数不在教。”(《论衡·治期篇》)他把国家的兴衰治乱全部归结于命运,认为治国者的“贤愚能否”,完全不起一点作用。这种极端抹杀主观能动性的说法,无怪乎被后人批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