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两会焦点

战国时期为何会爆发长平之战起因是什么

2024年04月01日 热点资讯

战国时期为何会爆发长平之战?起因是什么?

长平之战,是几千年中国古代史上规模首屈一指的战役。这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公元前263年),秦国的武安君白起攻打韩国,攻占了南阳(河南焦作修武县以西),占领并断绝了太行山道。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国的左庶长王龁攻打赵国,攻占了上党郡(山西长治长子),发起了长平之战。在长平之战中,白起指挥的秦军用50余万大军依靠地形围住人数几乎相等的赵军,赵军断粮40多天,最终在赵括被杀后溃败。

在此基础上,秦军在长平之战中坑杀了赵国40余万投降的士兵,这让巅峰时期的赵国走向了衰落。值得注意的是,就长平之战的起因,主要就是关于上党地区的归属问题,也即秦国在切断了韩国上党郡和韩国都城的联系之后,赵国选择接受了上党郡,这让愤怒的秦国发起了长平之战。那么,问题来了,长平之战爆发前,赵国接受上党地区,到底是不是战略错误?

首先,在笔者看来,赵国接受韩国的上党郡,不能称之为战略错误。在长平之战爆发前,秦昭襄王派大将王龁进攻韩国,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国都城之间的联系。因此,上党郡可谓成了一座孤岛。在此背景下,上党的郡守冯亭不愿意投降秦国,于是让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更为关键的是,早在长平之战前,秦国就已经开始袭扰赵国了,比如阏与之战,是指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赵国名将赵奢率军于阏与(今山西和顺),击败秦军的一次奔袭作战。如果在阏与之战中,没有赵奢力挽狂澜的话,那么秦国很可能继续加倍的蚕食赵国。从这一点来看,秦国和赵国之间的较量,是不可避免的,不会因为赵国将上党郡拱手相让,秦国就放弃了一统六国的计划。

最后,上党郡的位置实在太重要了,如果让秦国占据上党郡,才是赵国的战略错误。上党,地势高险,自古为战略要地之地,境内主要有长治盆地、晋城盆地两块盆地,两盆地依丹朱岭、羊头山和发鸠山等山脉为界(自古为潞、泽两府的传统界山)。因此,对于兵家必争之地的上党郡,赵国显然不能轻易错过。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接受上党郡不能说是战略错误,但是,赵孝成王之后的举动,可谓昏招频出了。

一方面,对于长平之战的爆发,赵孝成王没有充足的准备,比如赵国大军的粮草短缺,导致其必须主动出击,从而给白起以可乘之机。再比如长平之战进行的时候,赵孝成王存在和秦国谈和的幻想,让战国七雄的其他诸侯国也出现了误判。另一方面,在长平之战的作战人选上,廉颇虽然不能称之为完美,但是,其已将将赵军的损失降到最低了,毕竟在整体战斗力和后勤补给上,赵军都比不上秦军,所以坚守以此等待时机,成为当时最合理的选择了。不过,正是因为前期准备不足,赵孝成王无法再坚持下去,这才用赵括替换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从而让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白起走上了巅峰。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国旅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