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住房公积金贷款利息

赵光义是个怎样的帝王为何一直饱受争议呢

2024年04月01日 热点资讯

赵光义是个怎样的帝王?为何一直饱受争议呢?

赵光义继位后进一步壮大了赵匡胤的削藩事业,与士大夫共天下,奠定了文官政府体制,流传千年之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此外,赵光义御驾亲征,消灭了长期与中原为敌的北汉政权,完成了中原地区的统一,也是自唐朝末年的黄巢之乱,唯一一个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的帝王。

尽管赵光义的历史功绩不小,但是对于他继位的正统性却是一直为人所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赵光义继位后,朝中大臣却无一人反对,这个中缘故也能够看出一二来。

兄终弟及,继位是否合法

自古以来,父子相承成为了帝王家的王位更迭的法定继承准则。若是皇帝没有子嗣,又或是皇储才智愚笨,年幼等缘故,才有可能从皇帝的兄弟或子侄辈中选出合适的人选以继承大统。否则,便是冠上了谋权篡位。

但在宋初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赵光义的继位却有了一定的合法性。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之一,前后五十多年间涌现了五个朝代和十个割据国家。政权割据、战争丛生,注定了皇帝体制必然有所不同,兄终弟及这一规制再次得以登上历史舞台。

在这种形势下,一旦统治者死去,人们所考虑的不再是父子相承的法定传统,而是如何能够让政权延续下去。因为,在一段时期,父子相承还出现了很多负面例子,因为继任者无道或是年幼而导致灭国的案例数不胜数。

五代以后,十国更是在兄弟继承这条路上越来越常态。在部分国家,兄弟继承制度甚至成了法定制度。诸如南吴,杨渥、杨隆演、杨溥三代帝王都是兄弟。

可见,在宋初的这段时期,兄长将皇位传位给弟弟是一件正常不过的事。有了历史经验,所以在赵光义登基后,朝野内外并没有很强的反对声音。

陈桥兵变的幕后指挥?

当然,兄弟继承的前提是弟弟的能力出众以及诸子的年幼或是无道。

北宋初立时,并未完成统一,再加上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年纪尚幼(次子赵德昭10岁、幼子赵德芳)。出于防止主少国疑的惨剧,故而赵匡胤听从杜太后的旨意,立下了“金匮之盟”——立下传位赵光义的誓言。

若是仅仅因为赵光义是宋太祖的皇弟就对此如此重视,他自然不可能做到如此地步,毕竟在帝王之家,亲情能够重于权力并不多见。赵匡胤如此做,不难看出他对于赵光义的期望之高、培养之重。

相反的,赵匡胤始终都没有培养儿子,所以才导致了其子始终没有大臣拥立。

赵匡胤共有四个儿子,长子和三子早亡,只剩下的次子赵德昭和四子赵德芳。

但是在赵匡胤去世之时,赵德昭已经26岁,赵德芳也长到就18岁,年龄已然不小,不是太大的问题了。若是他真心想要传位给儿子,已经有不少的时间去对其进行培养。但是他却没有,这显然是极不正常的。

历代以来,一旦皇子到了年龄以后便会被封王。但是在赵匡胤在位期间,他的两个儿子虽然已经到达了年龄,但是却始终没有封王,赵德昭和赵德芳被封王也是发生在赵光义继位之后。

除了没有封王以外,他对两个儿子授予的官位也看不出来丝毫的重视。于乾德二年(964年),赵德昭出阁后于同年六月初五授任贵州防御使。赵德芳则是于开宝九年(976年)出阁后,被加封为检校太保兼贵州防御使。

但是直到赵匡胤去世,赵德昭和赵德芳两人的职位始终都没有变化。这两个职位不过是一个挂名而已,没有实权,更不能直接参与朝政。这又何曾是赵匡胤想要传位于儿子的表现呢?显然不是的。故而最终在赵光义继位时,朝臣无人出来拥立其他的皇子。

小结

从赵匡胤与杜太后所立下的“金匮之盟”来看,不难看出赵光义的上位是名正言顺的。只是因为历史上关于赵匡胤的死因和赵光义的上位被抹黑太多,因而后世之中怀疑之声络绎不绝。

若是赵匡胤真的没有存在传位赵光义的想法,那么赵匡胤为不对两个儿子进行培养,也从未给予其较高的地位呢?正是因为如此,朝臣之中对两个皇子能力并不认可,导致了他们没有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势力。朝臣们深知此情况,无人去拥立两位皇子或是反对赵光义就是意料之中的了。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