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全国经济

万历新政有哪些措施为什么最后没能成功呢

2024年04月01日 热点资讯

万历新政有哪些措施?为什么最后没能成功呢?

张居正是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家与改革家,为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在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面进行的一场变法革新运动,史称万历新政,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其中以提高朝廷与官员办事效率为主要目的,而推行的“考成法”,是针对政府官员而建立的一套有效的考核考绩制度。它的设立与实施,无疑对当时的明朝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如此,这项制度对我们当今干部的廉政建设,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明代宰相之杰张居正

下面就在介绍“考成法”具体内容的同时,剖析一下它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一.出台背景与主要内容

虽然明代早期一直就有对官吏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如京官每六年“京察”一次,地方官每三年一次“大计”(考察)。但是,到嘉靖朝结束时,明朝呈现了政府与官员腐败,法令无法执行的现象,使得这些制度或者流于形式化,或者成为官员们争权夺利的手段。

明万历朝担当内阁首辅的张居正,眼见了官场中的这些丑剧和制度变质,深切认识到不仅要对各级官员进行定期考察,而且还要对其所办的各项事务,都要规定其完成的期限,因此,确立了以“考成法”为中心的官员考核制度。

“考成法”的重要特点是“立限考事”、“以事责人”。其核心内容是:由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在每项都确立预计完成日期后,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

在具体执行时,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事项,逐月进行检查。每完成一件登记一件,如完成不了必须如实申报,否则论罪处罚;六科负责督查六部的各项工作,也可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按事例大小、轻重进行评议处置;最后内阁也可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考成法实施期间权力划分图

这就形成了以内阁统领监察机构、再以监察机构监督中央六部,并以六部统率所属文武百官及地方官员,形成了一套从上至下,完善的官员考评机制。

“考成法”有效实现了考评与纠偏相结合,改变以往仅仅主要靠吏部来运作的官员考评方法。而且考核的内容注重一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事项,几乎都是“硬指标”,抓住了重点。

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因整顿吏治既是改革本身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关系到张居正整个变法革新,能否启动并取得成功的前提。而推行“考成法”就是以整顿官员为起点,为吏治的整顿、整个变法革新扫清人为阻碍。

张居正推行考成法,加强了内阁主权,由内阁通过六科、都察院控制六部,而各省抚按则听命于六部。最终,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构都归由内阁控制,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内阁成为变法的中枢。

张居正画像

内阁控制六科,六科督察六部,六部督察地方藩、臬等司及抚按官,再以两司督察府州县官,是张居正的考成体系的构架,其体系中最巧妙之处在于利用六科监察六部,即用品级低的官员去监督高官,甚至弹劾高官,这本是明代的传统,明代这一点上做得很多,绝非形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第二点。

第三点,就是要注重对过去己有制度的推陈出新,并且抓好贯彻落实。张居正的考成法是对祖制的继承,但却是在它已经被人们遗忘的时候拿出来,添加了符合时代的内容,所以我们可以说他这是一种创新。推陈方可出新,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应当被当今的人们重视与发扬,对当今的廉政建设来说,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也会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利用的瑰宝。

总之,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家与改革家张居正,以提高当时明朝官员办事效率为主要目的,而推行的“考成法”,是针对政府官员而建立的一套有效的考核考绩制度。它的设立与实施,无疑对当时的明朝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如此,这项制度对我们当今干部的廉政建设,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我们应该认真汲取历史上好的制度与经验做法,结合现实情况加以分析利用,并且能做到推陈出新,为我国的各项制度输送新鲜血液,制定出最先进、最合理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我们的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保障优秀的人才发挥最大的能量,为祖国建设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国旅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