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南京的王朝的第一代太子命都不好
2024年04月01日 热点资讯
为什么在南京的王朝的第一代太子命都不好?
孙权共有七个儿子,分别是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按过去皇帝确立太子“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的一般原则,吴国的第二任皇帝是怎么也不会有最小儿子孙亮份的。
虽然大儿子孙登是庶出,孙权还是青睐这个儿子的。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为吴王时,立孙登为王太子;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孙登时年12岁。
孙登为人谦和,好学上进,严以律己,口碑甚佳,颇得孙权钟爱。为了培养好自己的未来接班人,孙权派当时的名臣诸葛恪、张休、顾谭、张友等人来辅佐,可见孙权的良苦用心。谁想,在赤乌四年(公元241年)五月,时年33岁的孙登与大伯父孙策一样,虽然当了21岁的太子,却没有帝王命,身染重病,死了。
正归正题。但可以想见,当年孙权对皇太子孙登英年早逝,是十分伤心的,他说了8个字:“国丧明嫡,百姓何福?”做为国群、人父的孙权,这句话令人动容,无奈万分。想来,梁武帝萧衍和明太祖朱元璋,当年也应该都是这样的心情。
孙登死后,孙权追谥他为“宣太子”,并在离都城建业60里外的句容县境内,为找了一块坟地,将太子安葬,人称“宣太子坟”。可能是爱子心切,或不忍长子落单,或希望身边有长子永伴,过了三年,孙权将孙登迁葬于钟山之阳自己的寿陵附近,也算是爱子有加的一种表示。
如今孙登的墓址已难觅遗迹了,如果不被毁掉,有朝一日,应能重见天日。几年前,有关专家曾在这一带朝廷勘测,发现了几处疑为墓穴之处,但因为没有考古发掘,无法确定。(原文来自梧桐树下戏凤凰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