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检测系统

五国联手伐齐为何最大的赢家会是秦国呢

2024年04月01日 热点资讯

五国联手伐齐,为何最大的赢家会是秦国呢?

在战国时期,五国伐齐和长平之战一样,都是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一方面,就长平之战来说,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长平之战的最大赢家,自然是秦国这一诸侯国,也即秦国击败了能够和自己争夺天下的赵国。另一方面,就五国伐齐来说,看似最大的赢家是燕国,在这场战役中,乐毅率领的燕国大军攻破齐国70多座城池,差一点就彻底灭亡齐国。

不过,在笔者看来,五国伐齐和长平之战一样,最大的赢家都是秦国这一诸侯国。也即在秦国崛起的过程中,五国伐齐和长平之战一样,都在帮助秦国在削弱乃至于重创强劲的对手。比如五国伐齐之前的齐国,可以和秦国并称为东西二帝,也即齐国的强盛,连秦国都非常认可,乃至于秦昭襄王要和齐闵王平起平坐。那么,问题来了,五国伐齐,为何最大的赢家是秦国?秦国到底获得了哪些好处?

一、秦国获得了富饶的陶邑

陶邑,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西周时期,周文王嫡六子曹叔振铎分封于曹国,建都陶丘。春秋末期,宋国消灭曹国,陶邑成为宋国的疆域。公元前286年,齐国、魏国、楚国三国联手消灭宋国,陶邑遂成为齐国的疆域。陶邑位于菏、济水系交通要道,自陶邑西溯济、河而上可达秦、晋;顺济水而下,能抵齐国都城临淄;东经菏、泗、淮可到南方的吴、楚地区。战国时期开凿“鸿沟”,更使陶邑水运条件锦上添花。

因此,在春秋战国时期,陶邑的区位交通优势充分发挥了作用,“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迅速发展成为诸侯国间商品交易的中心城市,司马迁誉之“天下之中”。正是因为拥有陶邑、商丘这样富饶的城市,宋国才在战国时期遭到了周边大国的觊觎。而就陶邑来说,虽然一度被齐国占据。不过,在五国伐齐时,陶邑最终落入到秦国手中。

在五国伐齐之前,齐国曾和其他诸侯国联手攻打秦国,比如第二次函谷关之战中,齐国就联合韩国、魏国攻破了秦国函谷关。不过,在五国伐齐后,齐国选择了中立的态度,也即不会再帮助魏国、韩国、赵国、楚国、燕国抗衡秦国了。因此,在笔者看来,齐国和其他诸侯国关系的疏远,自然有助于秦国各个击破,如果山东六国之间互相支持,亲密无间的话,秦国不仅难以一统天下,反而可能会被山东六国联手消灭。综上,五国伐齐时,看似燕国获得了不少好处,比如从齐国掳掠了不少珍宝。但是,和秦国获得好处相比较,燕国获得的好处是比较短期的。而就秦国来说,既有直接利益,比如攻占了齐国的陶邑,也有长远利益,比如让山东六国之间的联盟不攻自破等。所以,五国伐齐的最大赢家,显然是秦国,而不是燕国。

昆明国旅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国旅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