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生活医学常识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视为不慈
2024年05月06日 热点资讯
每一位新手爸妈在面对宝宝生病时,总会手足无措,恨不得替孩子生病受罪。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多学些育儿知识,多了解些医学常识,多进行反馈式喂养,真的会在疾病刚刚侵袭孩子时就派上用场。闷骚妈妈前两篇的讲述,相信各位宝爸宝妈都深有体会,因为几乎每个爸妈都是这么过来的,为了让孩子少遭罪少踩坑,我们每个爸妈都应该懂一些基本的育儿常识。以下是我上两篇连载的总结,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些许收获。
爱上中医育儿,辩证处理小病小症
自从对孩子的干预小有收获,我便彻底爱上了中医,也在学着专家指导的方法养育自己的孩子。我学会了看舌象,看舌苔的薄厚颜色位置;我学会了看面相,看下眼睑是黑是红,看脸上是否颜色不一;我还学会了看手相,看孩子手心是否有红点,指甲是否有白斑;不仅如此,我还成了验屎官,每次孩子大便都屁颠屁颠地跟在他后面研究很久……我学会了各种穴位的推拿按摩,顺摩腹、工字搓背是我每天都给孩子做的必备功课,直到今天也没有放弃;我了解了五心烦热的意思,我明白了三焦六纲的含义,我知道了中医育儿也要辩证看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我体会到了我大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
如今的我已经不再焦虑了,孩子生病与否在我眼里都是一个成长的必经之路,做父母的淡定,孩子也会很快痊愈。当然,很多时候,我会防患于未然,将孩子的病扼杀在摇篮里。比如有一次,孩子放学回来下眼睑发红,我第一反应是孩子在学校吃多了,或者吃了不易消化的东西。再看舌头,中间黄厚苔,特别明显,舌尖还很红,舌上有红点。摸手心,过热,肚子比后背温度高很多,还出现了大便费劲的情况,这是典型的积食内热。在孩子还没有更多症状出来以前,我迅速调整饮食,跟孩子老师说明了忌口情况,然后淡豆豉水白萝卜水轮换着喝,晚饭吃的颇为清淡,每餐必有大米小米粥(米油),顺摩腹最少40分钟,将之前学的六大特效揉腹法全用上了。与此同时,我鼓励孩子排便,没有便意也要在马桶上坐一会儿,我像个变态一样在旁边给他加油助威(请自行脑补画面)。除此之外,每天抽空带着孩子做运动,跑步,拍球,轮滑,大概三四天的时间,孩子的舌象面相手相就恢复了正常,便秘问题也解决了!
类似的经历还有很多,事实上,在我接触了中医之后,对育儿方法有了更多观念上的转变,不再像之前那么极端了。孩子不生病的情况下,我允许他适度地吃一些平时不常吃的零食,一旦发现有疾病的苗头,我便通过合理忌口、饮食调理和加强运动的方式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中。渐渐地,孩子不再看见食物两眼放光了,知道饥饱了,我甚是欣慰。孩子发烧我也不再手足无措,而是淡定观察,视情况给予干预。在我的影响下,老妈不再干预我给孩子的忌口问题,老公也开始认真拜读类似的育儿文章,时不时跟我一起探讨交流。
中医让我和孩子共同成长,收获更多的是淡定心态
去年年底幼儿园学期体检,我的孩子各方面指标都很好,身高甚至超过了同龄孩子的标准值,体重较之去年也有了明显增加,我甚是欣慰。如今的他已经上大班,健康活泼,月月全勤,基本不再吃药了!当然,饮食上,我奉行的原则依旧是五谷素食为主,鱼肉水果为辅,多吃应季食物。与此同时,多带孩子户外运动,少去游乐场,与自然亲近,也是一种健脾的好方法。还有,现在我妈再也不用担心外孙会营养不良,会长成小萝卜头,甚至有时候她还会煞有介事地告诉我,孩子吃多了,需要忌口(偷笑)……如今我的家人都明白了“脾胃受损,百病乃生”的道理,只有中焦通才能顺脾胃之气,只有脾胃和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营养,孩子才能更健康。
当然,说这么多,我并不是在刻意推崇什么,每个孩子的体质都不一样,作为父母我们必须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管西医育儿方式还是中医育儿方式,只要有益于孩子就可以。学中医靠缘分,我深有同感。在这个西医遍地,打针输液成家常便饭的时代,中医更多地教会了家长淡定从容,更好地从根儿上解决了孩子的疾病困扰。当然,我并没有说西医不好,凡事存在既有它的合理性,中西医并存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更多保障。只是,从我自身来讲,我更喜欢中医的育儿方式,更喜欢中医无痛无创、治病于里、防患于未然的理念和精髓。每一对第一次当爸妈的父母都会经历各种无奈无助,让孩子受很多苦,那么,何不从此刻开始,好好学习育儿之道,多多了解我大中华的医学宝藏?中医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不是随便传承下来的,而是祖先呕心沥血钻研的结果。请记住,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视为不慈,父母不仅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医生!
关联文:高热惊厥、食物过敏、胃强脾弱,80后老母亲的坎坷育儿路(上)
孩子食物过敏?没完没了要吃的?资深老母亲给你诚恳建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