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不长牙的原因宝宝长牙的时间
2023年08月17日 热点资讯
婴儿不长牙的原因 宝宝长牙的时间
一、宝宝不长牙是什么原因
婴儿通常在6个月左右开始陆续长牙,如果在1周岁左右才萌出第一个乳牙,仍可认为是正常的。但超过1岁以上还没有萌出第1个乳牙时,这种现象称为“乳牙迟萌”。
发现乳牙迟萌,首先应该考虑宝宝是否患有全局性或局部性疾病,从而影响牙齿的正常萌出。全身因素指营养严重缺乏,特别是维生素D缺乏以及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不足。局部因素指牙龈纤维瘤、萌出性囊肿等,要及时到医院查明原因进行治疗。如果不查清原因而盲目大量补充营养是不对的。还有,长期不长第1个乳牙,也可能是患了“无牙畸形”,应该到医院照X光片查清楚。
其实,婴儿出牙早晚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有的宝宝出生后第4个月就开始出牙,也有的孩子要到10个月才萌出乳牙。即使lO个月以后乳牙仍未萌出,也不必紧张,只要孩子身体健康没有其他毛病,晚到1周岁时出第1颗乳牙也没关系,只要注意喂养,合理又及时添加辅助食品,多晒太阳,婴儿的牙齿会自然长出来的。如果孩子不出牙,并伴有其他异常时,可去医院检查治疗,切不可滥用鱼肝油等药物。
二、通常婴儿几个月长牙
孩子出生时,口腔内没有牙齿,出生后约6个月,下颌中切牙开始萌出,直到2岁半乳牙全部萌出。宝宝出生后1年内(1.5个月~11个月)所有乳牙釉质矿化完成,出生后2年内(6个月~24个月)所有乳牙萌出。因此,出生后1年内,如果孩子出现全身或局部紊乱疾病,将影响乳牙釉质的发育,导致牙齿发育缺陷,易患龋齿。
人一生*有两套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一般情况下,婴儿6-8个月开始萌出乳牙,1岁时长8-10个牙,2岁左右出齐,共20枚。乳牙首先萌出的是下颌两颗门牙,叫乳中切牙,以后长出的足上颌两颗门牙,依次长出侧切牙、乳磨牙、乳尖牙、最后长出第二乳磨牙。一般牙齿是成对萌出,并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6~8岁时乳牙逐个脱落,换生恒牙。
乳牙的牙釉质较薄,牙本质较脆,容易发生龋齿。所以要保持坚固的乳牙,必须供给小儿适当的营养。从婴儿时期应注意及早防治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及供给各种必须的营养,尤其与骨骼发育有关的维生素D、钙、磷的供给,甚为重要。应注意儿童的口腔卫生,培养小儿早晚刷牙、睡前不吃零食的习惯,并定期接受口腔检查。
牙齿萌出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有的孩子牙齿萌出偏早、有的孩子偏晚,但只要在个体差异的范围内,就是正常的。
三、在宝宝长牙的时候该注意什么事情
宝宝的牙齿快要萌出时,要特别注意口腔清洁,每次喂食后,将宝宝抱住,让他头稍微后仰,然后将消毒纱布缠绕在食指上,再蘸上温白开水,将他的舌头及牙龈处的食物残渣擦拭干净。等宝宝长出牙后,就要帮他刷牙了,并让他慢慢学会自己刷牙。
刷牙的时候,牙齿的里面、外面、咬合面要依次清洁干净,以有效清除牙齿及牙龈处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卫生,为预防龋齿打好基础。在牙刷的选择上,可以选用较软的儿童牙刷,有两排毛束,每排4~6束软毛为宜,每次用完后,应将牙刷甩干水分,毛束朝上,放在通风干燥处,以保持洁净。
宝宝出牙期间,口腔内极易感染病菌,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使宝宝顺利度过长牙期。
宝宝从开始长第一颗乳牙到乳牙全部出齐,大约需要2年的时间,基本上是隔几个月就长出几颗牙,为保持宝宝在牙齿萌出期间口腔卫生,妈妈应在每次哺乳或喂宝宝食物后,用纱布缠在手指上帮助宝宝擦洗牙龈和刚刚露出的小牙。
四、如何判断宝宝开始长牙了
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即开始生出第一颗牙齿,这时长出的牙齿叫乳牙,一共20个,先后持续到2岁或2岁半时全部出齐整套牙齿。出牙是一种生理过程,一般无需小题大做,但有些情况,妈妈应有所了解和注意,以免心中无数,大惊小怪或疏忽大意。
长牙期间宝宝是会有一些异常表现,不同的宝宝表现也不同,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
1、疼痛:你的宝宝可能表现出疼痛和不舒服的迹象。
2、暴躁:牙齿带来的不适会让宝宝脾气暴躁和爱哭闹,在出牙前一两天尤其明显。
3、脸颊发红:你可能留意到宝宝的脸颊上出现了红色的斑点。
4、流口水:出牙时产生的过多唾液会让宝宝经常流口水。
5、啃、嚼或咬东西:把任何东西放到宝宝嘴巴附近,他可能会出现以上动作。
6、牙龈肿胀:检查一下他的嘴巴,看看牙龈上是否有点红肿或肿胀。
7、睡不安稳:宝宝可能会在半夜醒来,并且看起来烦躁不安,尽管他之前一直睡得很安稳。
8、体温升高:出牙能使体温稍稍升高,所以宝宝可能会觉得比平时热一点。
9、屁股疼痛:虽然我们还不清楚原因,但是有些父母已经注意到,宝宝出牙时更容易患上尿布疹,并且可能大便会过稀。
- 上一篇:婴儿便秘的常见原因都有哪些
- 下一篇:坐月子不能喝水吗月子饭食谱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