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如何煮粽子

把宝宝当兔子养好吗想让孩子是狼就别把他当

2024年05月17日 热点资讯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孩子:凡事都委屈求全,缺乏主见,甚至被欺负了都不敢告诉父母,简单点说,就是性格懦弱。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

小学新学期开学才两周,单位李姐的儿子皓皓又被班上小朋友打了,虽然对方家长反复道歉,李姐还是生气到不行,看着胆怯又唯唯诺诺的孩子,李姐又心疼又生气,噼里啪啦把皓皓训了一顿。皓皓像只受伤的小兽,怯生生的站在一边,惊恐的眼里含着泪,看着妈妈的噼里啪啦。李姐训累了,终了恨铁不成钢地给了一句结语:“胆小鬼。”看着李姐的架势,也就大概明白皓皓为什么会总是在学校被欺负了。

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像狼一样的坚强勇敢,而不是像兔子一样的胆小懦弱。但恰恰是父母,让孩子变得像兔子一样的温顺而懦弱。

当你想让孩子是狼,就别把他当成兔子养。

改变观念:别把听话当成是否是好孩子的标准。很多家长喜欢听话的孩子,老师也喜欢听话的孩子,似乎整个社会都喜欢听话的孩子,喜欢无条件无原则的服从的孩子。也许是听话的、顺从的孩子比较好管理。然而,有一点我们是要明白的:

真正有成就的人,成功的人,绝不是最听话的人,而是最会思考、最会执行的人。

我们教育一个孩子,不是为了好管理,也不是为了让他顺着我们的思路生活,而是为了传承和创造。所以,我们不应该把是否听话作为一个孩子是否好孩子的标准,而应该思考孩子是否能正确认识世界和自我,是否学会了独立思考问题,是否有执行力,是否学会管理自己。

所以,我们应当转变观念,好孩子的标准,不应该是孩子是否听话,是否服从,因为:

一旦孩子习惯于无条件无原则的服从,懦弱就的种子就已经埋下了。

别用吓唬和威胁代替教育,帮孩子克服恐惧更加重要。为了让孩子听话,父母常常采用“吓唬”和“威胁”的方法。这样话应该很耳熟:

“你再哭,滚出去哭去!”

“你再到处乱跑,就让妖怪吃了你!”

“你再不听话,警察叔叔就要把你抓起来!”

“不听话就让医生给你打针!”

“吓唬”和“威胁”对小孩子而言,效果明显,简直可以说是会立竿见影,孩子立刻被吓得老老实实、顺从听话了。但是,后果却是很严重的:

增加孩子的精神压力和恐惧心理,危害身心健康。孩子做噩梦,睡不稳,有很多都是“吓唬”造成的。

容易形成孩子胆小、软弱,遇事缩手缩脚、优柔寡断的性格,不利于培养他们勇敢坚强的个性。

“吓大”的孩子哪里那么容易坚强勇敢,有狼一样的精神。

这个世界对孩子而言,本来就是新奇的,同时也是可怖的。我们要鼓励孩子去探索世界,就必须教会孩子克服恐惧。若家长非但没教会孩子克服恐惧,自己反倒成了恐惧的制造者,人为的给孩子制造很多本不存在的恐惧,是一件多么令人遗憾的事。

你想让孩子不懦弱,就不要亲手去制造恐惧,而应该帮助孩子克服恐惧。

教孩子善良的底线——原则。有位幼儿园老师曾经讲过这么一个善良可爱到让人有些心疼的孩子,她被小朋友推到了地上,膝盖磕破了。当她看到推她的小朋友被妈妈批评的时候,还充满爱的说:“阿姨,您批评他他会难过的。”

有很多父母会告诉孩子,要善良不要打人,不能欺负别人。孩子受到同伴欺负时,父母一般会告诉孩子不要打架,不要还手,去告诉老师或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来替你出面解决。

其实,最好的方式是教导孩子要自己学会解决问题。

当她在外受人欺负时,父母可以告诉她:“为了保护自己,必须要反抗,使别人不再欺负你,但是绝不能先欺负别人,因为打了别人,别人也会痛。”

我们必须告诉孩子,让孩子学会:

善良是有底线和原则的,善良也应该是有锋芒的。——就是保护自己,有反击意识和能力。

也要教会孩子,让孩子明白,我们不惹事但是我们绝对不怕事,如果被其他人欺负,不是一味忍让,而是应该先学会躲避,当躲避不成也要敢于反击,懂得保护自己。然后去告诉老师或是家长,让大人们知道并去处理和解决问题。

别让孩子承受你的坏脾气。有的父母喜欢在家里树立自己说一不二的权威,孩子稍有不慎,就冲孩子发脾气。

有些父母遇见不顺心的事,自己心情不好,会迁怒于孩子,只要孩子犯一点点错就大加指责打骂,甚至有时候孩子没有犯错也会被无缘无故大骂一通。

还有些父母,孩子犯错不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是一味责骂批评,以至于孩子在父母面前战战兢兢,无所适从。

若孩子长期承受父母的坏脾气中,在父母面前就会胆小如鼠,一回到家就屏住呼吸,提心吊胆的。

父母对孩子一味指责而不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会让孩子改变,只会让孩子变得小心翼翼,唯唯诺诺,自卑有余而自信不足。

若动不动打骂孩子,不仅给孩子带来身体上的伤痛,还会给孩子留下心灵创伤。这种原生家庭带来的童年阴影,对孩子性格养成而言,就是一个个定时炸弹,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痛痕迹,往往使孩子形成性格缺陷,让孩子形成胆小怕事,内向怯懦的性格。

父母在面对孩子时,请收起你的的坏脾气,坏心情。如果真的心情不好,很烦躁,可以很坦诚的跟孩子讲,爸爸妈妈此时感到很难过,需要一点空间来释放。但不要把孩子当成出气筒。

别事事包办,让孩子缺乏独立性。有时候,孩子想尝试做家务,我们怕孩子做不好,于是帮他做了;

有时候,孩子想尝试自己安排行程,但时间紧急,孩子磨磨蹭蹭做不了,于是帮他做了;

有时候,孩子想尝试自己给宠物喂食,但我们怕他做不好,于是帮他做了;

有时候,孩子想尝试帮爸爸妈妈倒杯水,但我们怕他烫到,于是拒绝了他的好意;

有时候,孩子想尝试帮爸爸妈妈的忙,但我们觉得学习更重要,于是拒绝了他的好意;

到后来,我们什么也帮孩子做了。

当有一天,我们想要求孩子自己做事情的时候,发现:

孩子不愿意自己做——懒的;

孩子不敢自己做——怕的;

孩子自己做不了——没有独立性。

这样的情况有很多,当孩子什么东西都是父母一手承办,不让孩子参与,看上去是疼爱孩子,实际上是让孩子缺乏独立性,没有自己的思考,怯懦胆小。

永远躲在父母身后的孩子,能有多么坚强勇敢,富于创造性呢?

爱孩子,想让孩子不胆怯,想让孩子像狼一样的勇敢坚强,就别把他当成躲在父母背后的兔子养。

成都海外医疗服务中介

赴美就医网

赴美就医中介 精神类

怎么找海外医疗机构买药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