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草根创客合肥旅游攻略调查丨合肥包河拥抱创

2024年05月17日 热点资讯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永群 ■钱江 李多庆

蒲公英不管被吹到哪里,一旦种子落地,就会生根发芽,从一株到一片,用充满朝气的黄色花朵,还世界一个春天。在合肥包河,创新就像这颗蒲公英种子一样。

当合肥市包河区财政局局长周明洁以拜访者的身份第一次来到位于合肥市包河区的蒲公英孵化器时,她还是被“小小地震憾”了一下。从外表看,该孵化器虽然坐落在一个很平常的工业区内,老厂房远远看去与别处无异,但内部装修却颇有创意。背景墙上的装饰是员工手绘的色彩绚丽、设计感十足的壁画,开放式的大办公室内外原木铺成了小路,整个办公氛围自由、随意而又时尚,处处体现着“Maker”精神。

很少有人能够猜到,全球屈指可数的微软云移动技术安徽首个基地就在该孵化器内,这也是周明洁此行的原因。就对经济直接贡献而言,一个个草根创客微不足道,但当创客们如蒲公英一样成片聚集时,创客文化的兴起,让包河这个合肥中心城区焕发出最时尚的表征。

2017年10月,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公布,合肥市包河区以安徽省最高排名跃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48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10位、全国创新创业(双创)百强区第11位,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65位。跻身综合实力前50强对一些区县来说已经很难,但能够“触摸”创新创业(双创)百强区前10强,意味着未来更加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对准“痛点”,敢破善立

11月16日上午,甲骨文(合肥)技术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在包河经开区启动运营。该基地三年内将孵化创新创业团队近百个,培养2000多名高素质软件技术人才。

众多创新型主体、众多企业家看好包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包河经济始终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意外的惊喜。”徐清如此形容自己的心情。徐清是安徽科幂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16年公司获得了合肥市天使投资基金首轮500万元股权投资,2017年5月,公司又获得了包河区滨湖大学园天使基金300万元的股权投资,这将帮助公司专注产品研发和开拓市场,生产性价比远高于进口仪器的国产反应仪器,满足国内高端科研仪器的市场需求。

“2017年1月正式设立的滨湖国家大学科技园天使基金,由区政府所属滨湖投资控股集团、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合肥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天使投资基金,是合肥市第一只完全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的区级天使投资基金,也是包河区产业投资基金体系中的第一只子基金。”周明洁说。

在包河,像科幂公司这样获得国有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混合投资的案例并不鲜见。这主要得益于包河推进财政金融改革,组建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由国有资金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基金,以市场化方式开展股权投资。

“以往,财政每年投入几个亿扶持产业发展,这些资金大多是以政府奖励、贴息等形式‘补’给企业。”周明洁说,这种补贴模式不仅使资金无法循环使用,效率不高,而且资金的使用绩效很难追踪和评判。

对准经济发展“痛点”,扶持产业由“补”改“投”,是包河改革重要成果之一。而在政策支持方面,包河将原来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产业支持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所有政策汇总成“1+6”产业扶持政策。在扶持方向上,对“8+X”产业重点扶持,并加大奖补力度,强化政策导向。在兑现方式上,由原来的一年一兑现,改为一季度一兑现,提高政策兑现的及时性。在兑现流程上,推进“政策进窗口”,相关部门集中入驻区政务服务中心接受企业申报,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在政策推送上,从工商注册端、纳税端、行政审批缴费端、众创空间平台端“四个端口”,梳理辖区企业基础信息,按照企业类型、发展阶段等不同维度分类建档、整合建库,提高政策兑现的时效性。敢破还要善立。包河全面摸排辖区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设置拟上市(挂牌)企业资源库,引入券商、律师、会计等专业服务团队,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引导辖区各类市场主体扩大产能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扶持发展壮大,实现“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

“我们认为,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既要善于从全局和基本面上理脉络、找根源,又要抓住关键环节、讲方式方法,于法有据,确保改革取得实效。”包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命山说。

创新发展,形成政策“合力”

创新最重要的三大支撑——技术、资本、创新生态,必须协同发力,否则,说好的创新发展就会沦为一纸空谈。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包河今年以来的确没有“偷懒”,而是很认真地在做功课。

“我们搭建了产业、创新、金融、政策、生活服务和社会治理‘五大平台’。五大平台中,创新平台是动力,政策平台为支撑,通过做强做优产业平台、金融平台,打造产业发展增长极,由此开启了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序幕。现在,16.8公里的黄金湖岸线不仅引来行行白鹭,也迎来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包河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李璐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为资源集聚和优化配置的能力。为了破解找资源难、选资源难、用资源难等问题,包河构建了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金融和资本、制度和政策等四大创新支撑体系。

资源共享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实施“118”创新创业工程,每个产业吸引1个全省领军人才、打造10个创新创业团队、吸纳培养80个高层次人才,以人才支撑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滨湖英才330培养工程”,打造“引智示范区”。

平台建设,经济发展,简单地说,不管白猫黑猫,管用才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值得一提的是,将科技人才、科技金融纳入共享平台,在全国尚属首次。

大投入必然有大回报,创新亦然。截至目前,包河区今年以来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启动实施区科创廊道建设行动计划。目前,中科大、合工大以及全国仅有的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国家电动客车整车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0多所科研院所汇集于包河,依托“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和“安徽省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合肥基地”两大金字招牌,正在建设中的滨湖卓越城建设,将建设成为创新型文化强省建设的新标杆、合肥未来最具魅力的城市新空间。

“合肥众多高校都坐落在包河区,正是基于这一点,甲骨文公司选择合肥、落户包河,是企业发展总体布局的重要考量。基地将利用甲骨文在软件、数据库、解决方案等方面的顶尖地位,联合合作伙伴为合肥的创客提供人才、资金、项目支持。”甲骨文(中国)软件系统有限公司高级总监王小志表示。目前,甲骨文(合肥)技术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已与40余所高校达成培训初步协议,首批300名高校学生将在12月初正式入住开展培训。据了解,该基地是继今年8月微软入驻包河经开区后的又一个标杆性项目。世界软件巨头相继落户合肥并正式运营,对志在打造“中国软件名城”的合肥来说真是如虎添翼,加速开启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内畅外联,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已经建成

6月28日,江汽集团国际公司的吴如浩目送满载着卡车的集装箱运上货轮准备出口越南,他愉悦的心情全部呈现在笑脸上。江淮汽车仅在2016年就出口汽车4.5万辆,包括非洲、中东、南美洲和东欧等30多个国家,其中合肥港就是江淮汽车走向国际市场的主要通道。“江汽集团的轿车、卡车在合肥港装箱后,通过货轮运往芜湖、南京、上海等地,然后转乘海轮出口到世界各地,平均每个集装箱节约成本300至500元。”

“不沿边、不靠海”曾经是安徽的短板。而今,这个形容词变成了“承东启西、牵引南北、通达江海”。从地理版图上看,合肥长三角后花园的地位已经坐正,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包河作为第一城区,大有可为。

李命山认为,开放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观念、一种制度安排。有好的制度安排,内陆也能和沿海一样开放。“对于包河来说,必须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格局,在服务全局中审视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

也正在6月28日当天,合肥港吞吐量首破100万标箱。与此同时,海关、国检、海事等口岸联检单位也正式入驻合肥港,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口岸服务,为包河的开放发展又增加了一个强大引擎。这意味着合肥在内陆率先拥有了统筹外贸和内贸两个市场、整合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开放平台。

“面朝大湖,春暖花开”。抓住国家战略机遇,包河不断健全开放机制,以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建设为重点,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着力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如今,在环巢湖最美的16.8公里黄金湖岸线上,包河区成功打造东大圩、大张圩、牛角大圩三颗“绿色明珠”,大湖生态、湿地森林、四季花海、特色小镇等景观次第展开,先后摘得大圩国家4A级生态旅游景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六大“国字号”生态品牌,成为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标杆和示范。塘西河公园、金斗公园、方兴公园等“城市绿肺”成为市民最爱去的地方。

清晨,淝河生态公园,处处枝繁叶茂、绿色满眼,像一座天然氧吧,早起的人们在这里惬意地锻炼。不远处的动车疾驰而过,公园犹如一条“会呼吸的绿飘带”,绿色,已成为弥漫包河区的主色调。

李命山谈及包河创新战略时说,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持续加大政府创新投入,加强创新载体建设聚集创新资源,一个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已经形成。比如,正在建设中的金融小镇,通过政策和产业资金引导,依托中科大金融研究院,着力建设科学家、艺术家和金融家的“三家村”,用“三家村”力量引流社会资本之水,带动应用性科研投入,形成新一轮更高技术、更高水平的创新,让包河在闲适中透着力度和厚度。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帅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赴美就医流程

肺癌出国治疗费用多少

安德森医院服务中介怎么样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