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切掉口罩现场直击上海口罩保供生产线
2024年06月05日 热点资讯
图说:上海口罩生产企业已经紧急召回员工组织生产 来源/陈梦泽 摄
口罩已成为疫情防控的“标配”。春运返城高峰将至,口罩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工信部透露,中国口罩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万只,为何市民依然觉得“一罩难求”? 在上海市区各大药房,市民排队购买口罩的现象仍比较突出。本报记者今天上午赶到位于松江区的上海大胜卫生用品制造有限公司,现场直击口罩生产保障情况。
紧急召回员工组织生产
早上8点30分,施惠路228号的大胜卫生用品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正高速运转。为了应对棘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家原本只做出口的企业正想方设法保证内供。除了有条件的员工及时返工外,企业管理人员也纷纷走进车间,参与口罩生产。
“我们公司曾经在SARS疫情时参与过保障,肺炎疫情刚有苗头时,管理层就迅速决策,生产线马上开起来,号召工人留下来。”总经理张振维介绍,公司本来是1月22日放假,随着疫情形势的发展,公司马上组织工人投入生产。
图说:各种各样的防护口罩 来源/陈梦泽 摄
今天上午,在大胜公司的展示厅里,记者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防护口罩。“我们生产的口罩主要是用于工业级别的安全防护,90%以上的市场都在国外,比如供应给国外的矿区等,防护等级很高,一共有130多个品种。面对疫情,我们挑选了三款加工迅速、能保证产量的口罩,紧急投入产线。这三种口罩分别是N95口罩、一般平面口罩和斧头形口罩。”张振维介绍,从除夕开始,公司生产的口罩都第一时间发往了药房。
一线工人8小时围着产线转
在生产车间,5台全自动产线正高速运转,一只只洁白的口罩从机器口中“吐”出。工人刘林基在产线两端来回走动。”机器有时候会出现跑位情况,我要检查口罩边沿有没有被切掉、口罩留边是否均匀,内置鼻梁条位置是否偏离。“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只N95口罩,产线的一头是一卷卷原料,分别为无纺布、过滤布、软棉,通过超声波焊接技术,四层原料被机器焊接在一起,再装上挂绳,从另一头的机器口“吐”出来。从现场机器监测看,每分钟能生产40只N95口罩。原料、成品都有专人负责检测。
图说:员工加班加点 来源/陈梦泽 摄
刘林基老家在四川万源,本来准备回家过年,因为疫情,第一时间就留在了厂里。“老家有亲戚给我打电话,让我寄些口罩回去,我没答应,违反规定。”老刘一天8小时都在产线两端盯着,全程站立。当问到没有回家过年遗不遗憾、春节工作辛不辛苦时,老刘嘿嘿一笑:“不遗憾,工作也不辛苦,能为防疫工作做点事情应该的。”
在包装区,正在包装的工人不仅动作麻利,眼睛也紧紧盯着手中的口罩,有污渍、有破损的不达标口罩都会被一一挑拣出来。
加强返城人员安全管理
从今天开始,陆续有员工返回大胜。“今天又从外地回来了十几个,目前员工到岗人数接近100人,还有约70名工人还在外地,其中有2名在湖北,公司让他们安心在老家等候通知,其他人都会陆续回归岗位。”
张振维介绍,公司目前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返城复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包括登记每个员工的春节去向;进厂量体温;划分工作区,拉大工人的作业距离;工人自带餐盒。
“目前,回老家的员工都非常自觉遵守当地政府的各项规定。公司有好几个四川的员工,乘坐的火车要途径湖北恩施,我们得知路过时火车门都没有打开,现在各地的防控措施非常到位。”
加大产能绝不涨价
采访时,公司董事长吴胜荣正忙着接待采购口罩的客户,其间,还有电话不断打进来订购。“现在首要目标是服从政府调配,加大产能,现在我们产线24小时不停,工人两班倒,目前一天的产量约6万只口罩。“说起口罩价格,吴胜荣很坚定地说:“绝对不涨价!”事实上,由出口转为内销,出口退税没有了。面对当前供不应求的情况,他还表示,首先要保证情况危急区域的口罩供应。
记者了解到,受制于春节停产放假,相关生产企业大部分工人返乡、原料停供、物流停运,要解决资金、工人、原材料供应等一系列问题,客观上需要周期。同时,口罩存在有效期,无论厂商还是医院,非特殊时期,不会有大量囤货库存。很多医院的医用外科口罩库存量大概在一个星期左右。
疫情发生突然,现在不仅是医护人员,老百姓都在戴口罩,原有存量很快消耗,对产能带来挑战。口罩出现短时紧缺现象。
大胜公司是上海17家口罩生产企业之一。上午采访期间,市经信委的工作人员已跟吴胜荣联系上,政府人员将在大胜公司定点办公,协调生产、物流配送等各项问题。
”保障任务短期靠库存,长期看生产,我们一路直奔企业库存,一路协调生产,开辟绿色通道。随着供给不断增加,缺口将陆续补上。“上海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将支持鼓励相关企业组织货源、扩大生产、保质保量、提效增能,全力确保市场供应、市场秩序。
新民晚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