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传统

众联电器维修有限公司助老服务接地气暖人心

2024年06月19日 热点资讯

来源:【阳泉日报】

4月3日上午9时刚过,73岁的党员张翠花像往常一样准时到城区北大街街道中心广场社区办公室,义务为社区分发整理当天的报纸刊物,并协助辖区工作人员收集居民建议,进行存档归类。

近年来,中心广场社区结合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要求,升级网格化管理,针对辖区特点进一步完善助老服务网络,满足老年人享受就近、便捷、多元的服务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

“菜单式”服务

向“老有善养”迈进

“上了年纪更不想离开家,离开熟悉的老伙伴。”居民史解生的看法代表了大部分老年人更愿意居家养老的愿望。中心广场社区常住人口30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居民占到了三分之一。为了破解社区居民养老难题,中心广场社区打造“党建+菜单式”助老服务模式,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从“老有所养”向“老有善养”迈进。

3月初,在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期间,中心广场社区组织党员志愿者一同到老人家中陪他们话家常,细心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服务需求。

近年来,中心广场社区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推行“党建+菜单式”服务。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入户走访。“菜单式”服务关注的重点对象为辖区老年人,根据居民的困难和实际问题列出“菜单”,逐一解决。社区将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等纳入党组织管理体系,确保居民“点单”服务及时送达。

同时,社区整合驻地单位、志愿者服务队等各类资源,为老年人量身定制“服务菜单”,涵盖生活帮扶、文娱活动、公益服务、医疗保健等多个方面,将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居民需要什么,社区就开展什么服务。”中心广场社区党委书记翟晓琳说,“党建+菜单式”服务让老人居家就能享受到全方位服务,实现“以老扶老、以老助老”的居家养老模式,构建更加和谐、幸福的社区邻里文化。

对症下药

组建专业服务队伍

中心广场社区的辖区内多为老旧小区,水电管道出故障、维修难成为居民的烦心事。接收到居民的“服务订单”,中心广场社区也相应开出了“药方”。2月初,社区积极挖掘辖区资源,组建一支众联维修服务队,为居民检查小区水电、维修管道故障、安装家用电器……

“太感谢了!本来准备重新买个暖风机,这下帮我省了好几百块钱。”经过服务队维修人员半个多小时的维修,居民李长明拿到了“重获新生”的暖风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4月1日,李长明联系到维修队表示自己有台暖风机需要维修。维修人员接到电话立马上门检修故障电器,仔细排查故障点,对损坏的元件进行了更换,并只收取了成本费。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众联维修服务队利用自身专长解决社区居民的麻烦事。翟晓琳表示,组建维修服务队的初衷就是解决社区居民的日常所需,实现有价值的电器再利用,对无法修好的电器认真地说明损坏原因,提供维修建议,对老旧线路管道进行维修维护,为辖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人文关怀

让“空巢”老人不“空心”

“很舒适!”谈及现在的生活,90多岁的老人武凤英竖起大拇指,“在家门口养老,彼此都很熟悉。而且孩子们来探视也很方便。”老人身体不便,不能出门,一直由女儿照顾。了解到老人实际情况后,社区为其申请了适老化改造服务项目,武凤英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家政、代买及家电维修等居家养老服务。老人表示,在社区组织的敬老尊老活动中,经常有学校的学生、驻地单位志愿者来探望,家里也增添了更多欢声笑语。

“老人们除了生活上需要我们关心照顾外,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样需要关照。”翟晓琳说。从单位退休后,很多老人出现了心理不适,觉得与社会隔离,生活没了乐趣,“多陪陪他们,就能把老人们心窗打开,照进阳光”。

社区的温情陪伴感染了很多老人。不少居民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既给他人提供了服务,又丰富了自己的晚年生活。张翠花就是其中一员,她是中心广场社区居民中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最多的老人。“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不算什么,我更是社区助老服务的受益者。”张翠花表示自己是党员,更应发挥余热,与志愿者一起了解居民服务需求及时向社区反映。

像这样的暖心举措,在中心广场社区还有很多。翟晓琳表示,下一步社区还将继续完善服务模式,打造更多专业服务团队,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文来自【阳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中国商人杂志

今日制造与升级

世界有色金属杂志社

教育信息化论坛杂志社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