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丧偶式育儿40岁当妈丧偶式育儿9年
2024年06月19日 热点资讯
转眼间儿子九岁了,我回想这九个寒暑的日日夜夜。感慨岁月,也感谢岁月。
我的育儿方式就是典型的丧偶式育儿。爸爸孩子长期在国外工作。我一个人不得不在工作之余,承担孩子所有的抚养,教育,引导。这个过程中,有过无数次的焦虑,甚至把自己的疲劳无助这些负面情绪,都一股脑撒到孩子的头上。
终于有一天,我从孩子冷漠和愤怒的眼神里,感觉到再这样下去,我恐怕要把自己和孩子全都毁掉。
我开始尝试慢慢的改变。我很庆幸,这个过程里的进步虽然很慢,但是我没有停止脚步。终于我改变了自己。也改善了母子之间的关系。
现在每当我和孩子走在街上。他轻轻的拉起我的手。那份温暖会传遍我的全身。
我自己总结出一句话:一个妈妈要想做好的改变,总会有路可走。
改变攀比之心
自己因为是高龄生育。同龄人的孩子都已经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的时候。我才当了妈。
不知道是这份迟到的幸福太过珍贵,还是自己的神经质性格。从孩子一出生我就拿他和周围的孩子比较。
我会严格按照书上的育儿方法。如果一顿奶粉喝的量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标准。我的焦虑指数就会直线飙升。
如果他和同龄的孩子站在一起,比别人显得矮了一点。那我就会找来所有的增高窍诀,在他身上一试。吃钙片,按摩脚心穴位。甚至孩子不到四岁的时候,我就买了悬挂式单杠教给他引体向上。想让他长高,长高,再长高!
到了孩子5岁左右,我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如获至宝。书上介绍指读方法,说用那个方法,作者的女儿不知不觉中就认识了好多汉字。我也严格按照此法,把每一本书都指读给孩子还几遍,
大概超过了80本的时候,我准备测试一下效果,结果让我意想不到,孩子只认识了一个“的”。我的天都要塌了!
上学了,当然是要比成绩。主科成绩体育成绩都要比。每当发现孩子不如别人的时候,我虽然告诫自己不能发脾气。但即使是当时不发过后也会找个理由,把这口恶气撒出来。后来我发现孩子逐渐不把作业考试卷带回家。问起来,他就说忘带了,含糊其辞。
我这才意识到,可能是我的方法出了问题。我开始下决心改变这个状态。我不再问他的成绩。不管成绩好坏,拿到我的面前,我都会平静的签字。并且试着和他一起找到出错的原因。把它们抄写在错题本上。慢慢地我发现。孩子不仅成绩有了进步,看起来情绪也放松了很多。
承认他是独一无二的我曾经一厢情愿的认为,男孩子以后长大了必须要当理工男才有出息。
学前班,我就给他报了奥数课,乐高机器人。小学以后,迫不及待地给他报了单片机课。孩子在各种课外班里穿梭不停。疲惫不堪。上了一段这些课外班以后。我和老师的沟通里发现。他们都认为孩子学这些课显得有点吃力。话外之音就是:“你的孩子,对这些并不擅长”。我的天又一次崩塌了。
我无数次打电话和孩子爸爸沟通这件事。他说的一番话点醒了我:“你想想你自己小时候好不好?你的父母就是看你喜欢画画,不喜欢数学,尊重你的意见。支持你考上了美术学院。你到现在都很感激他们。如果他们当初硬逼着你去学理工科,你会怎么样呢?”
于是,我慢慢思考和发现孩子的长处,想把它发展到极致,因为我回忆了自己的成长。
那我就试试孩子到底擅长什么?我开始了探索式报班。终于发现孩子喜欢画画和书法。难道是我的基因?孩子说他在写书法的时候感觉到无比的享受。好吧,孩子,随你。我除了他自己喜欢的,停掉了我自作主张给他报的课程。
我渐渐不再焦虑,母子之间也越来越亲密,我也几乎不再给孩子爸爸打“救援”电话了。
虽然我通过努力只做到了这两点的改变。但是我发现自己在根本上已经改变了母子关系。我们变得亲密无间。孩子变得轻松无比。我也变得愉快,不再纠结,
昨天爸爸回国休假,和上次的父子相见已隔3年,孩子说了几句让我们意外的话:“爸爸,我有个请求,想让咱们三个人在一起,不再分不开行吗?我想让你陪我周末踢足球,陪我看《荒野求生》。我再也不想只能和你通视频电话了。”
面对孩子的这个请求,我们都沉默了。我能改变并完善自己,变得宽容温柔不攀比。但是,所有孩子成长中缺失的父爱,父亲的陪伴和参与以及照顾,我们又该如何补偿给孩子?
这对我们自己是个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