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煤炭供应

阳阳老师育儿学校不吼不叫才能教好孩子4条

2024年06月19日 热点资讯

“有时我真想打开女儿的脑袋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

家长群里的妈妈跟我抱怨,说她7岁的女儿,特别不听话:

刷个牙、吃个饭,要催好几遍才肯动;警告了无数次看电视要坐远一点,稍不留神,脸又恨不得贴屏幕上了;写作业呢,能给你拖到12点!一边听妈妈咆哮,一边抹眼泪赶进度,成绩当然也是一落千丈……

这位妈妈崩溃地问我:

“她是真听不懂,还是想气死我?为什么这么不听话?!”

是不是很熟悉?

很简单的一件事,我们唠叨了无数遍,嘴皮都磨破了,孩子就是不听;

看着他们“油盐不进”的样子,我们又忍不住发脾气,闹得家里是鸡飞狗跳。

其实,你可能搞错了:

孩子不听话,不是因为调皮,而正是因为父母的大吼大叫。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成年人都知道:

吵架解决不了问题,需要心平气和的沟通,面对孩子其实也是一样。

教育的子女的过程就是自我修行的过程,自我学习成长的过程,自我反哺的过程。

会不会跟孩子好好沟通,是一种技能,是需要学习的。很多时候我们知道自己不能吼孩子,但是火气上来了却还是不管不顾。这个时候先不要着急,更不要太过于自责,你只是缺少方法而已。

做到不吼不叫,送你四个“黄金法则”:

第一条黄金法则:与孩子平等对话生活中,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是父母有权利管教孩子,并且喜欢用指责和命令的口吻去教育孩子,但是我们要知道这样命令式的沟通不仅不会让孩子接受还会让孩子产生更叛逆的行为。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建议家长朋友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把孩子当场一个大人一样去平等对话,凡事讲道理也可以商量,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告知孩子他的行为会承担的责任和后果。

只有真正了解到孩子的心声,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第二条黄金法则:适当的“放手”想让孩子真正的成长,家长就必须要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一些事情。有些家长觉得孩子,任性不体谅父母的辛苦,那你是不让孩子参与到家庭责任中,孩子怎么可能会知道原来爸爸妈妈每天都这么辛苦的照顾自己。

当家长学会放手,孩子就会成长。家长想要未雨绸缪,想给孩子平坦顺利的人生,可是不经历风雨的花朵怎么知道生活的艰辛,有些事情你不让孩子亲自尝试,不经历挫折和磨难,没有经历过失败的孩子是不会真正的长大的。

想要孩子真正的成长,家长就必须要学会放手。

第三条黄金法则:给孩子更多的话语权很多家长朋友们习惯用自己的思维安排孩子,根本就不顾及孩子的感受,要求孩子完全哪找大人的要求行事。长期以往孩子会感觉自己不受尊重,要知道尊重是相互的,只要你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够尊重你。

很多事情,家长可以多与孩子协商,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多倾听一下孩子的声音。如果孩子犯错了,也不要直接就给孩子按上罪名,而是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询问出原因才能够真正的解决问题。

尊重是相互的,想要被孩子尊重就请你也尊重一下孩子。

第四条黄金法则:放低对孩子的期望这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作为父母我们当然希望孩子能够成龙成凤,把自己小时候想要完成却没有完成的梦想放在孩子身上实现。这样做就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家长给孩子制定过高的目标就等同于揠苗助长。

孩子完不成家长定制的目标,家长就会失望心态就会失衡,其实只需要放低家长自己的期望值,按着孩子的成长规律,制定一些小目标从小目标一点一点开始成长,这样孩子也有奔头,家长也不会因为完不成而失望。

放低自己的期望值,心态自然就平和下来了。

打骂孩子只能是震慑孩子的一种手段,除此以外并没有任何用处,当你经常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的时候,这就是一个无效的教育方式。

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方式来管教孩子,而这4条“黄金法则”正是让你从根源开始教育孩子,让孩子心甘情愿的做出改变。

而面对孩子犯错时,这么沟通更有效:

低声:父母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沉默: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的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暗示:孩子犯有过失,如果父母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引导: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责骂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此时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别人,该说些什么?这会使大部分孩子发现自己也有过错,并会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是错误的。

适时:孩子的时间观念比较差,又天性好玩,注意力易分散,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因此,父母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如果您还是无从下手,建议您用绘本作为小助手,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和处理好情绪。绘本不只是故事书,更是引导孩子正确行为的功能书。我家孩子有段时间脾气很急,在陪孩子亲子阅读了《我会耐心等一等》后,孩子的行为得到了纠正,这就是绘本神奇的力量。

2-7岁是小朋友的阅读绘本的黄金时期,通过绘本,让孩子与成人产生联结,让孩子与自己的内在产生联结,从而建构自己的内在。

绘本不单单是给孩子看的,同时也在警醒着父母。

在《莎莉,离水远一点》中,左边是父母,右边是孩子的想象,现实和文字好像是错位的,像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可能有人会觉得很奇怪,也很难去解读这样的绘本,但是正是这样的错位方式,让成人明白:如果不与孩子多多沟通,只是站在旁边念念叨叨,会让孩子的心与父母越来越远。

赴美就医中介机构

出国看病肺癌

美国会诊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