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go世界杯快递外卖不让进小区写字楼送
2024年06月19日 热点资讯
1
许多东西,失去了才知道有多宝贵。
比如每天把包裹送到家门口的快递小哥。
最近,随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许多城市的小区都采取了封闭式管理,进出查证件,来人对口令。
对生活影响最大的后果之一是,快递进不来了。
顺丰、京东、中通们被挡在小区门外,把包裹摊开一地,等你一万年。
以往,可以在家里葛优瘫、坐等快递上门。
如今只能裹得严严实实、戴好N95口罩,穿越整个小区,把大大小小的纸箱扛回家。
CBD写字楼也未能幸免。
随着各地春节假期的陆续结束,越来越多的人回到公司,正式复工。
以往,身着蓝色或黄色冲锋衣的小哥们,会把你的午餐送到公司前台,亲自交到你手中。
但在疫情之下,许多小哥被挡在电梯之外,以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接触。
于是,美团和饿了么纷纷推出“无接触配送”,也就是让外卖小哥放在指定地点,自己去拿。
虽然不用见面,但这也会带来新的问题。
同一个写字楼里,能够放外卖的地方并不多。大家往往会不约而同指定同一地点,比如一楼大堂之类。
中午时分,许多人会扎堆取外卖,造成人员聚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或许才是根本上的解决办法。
相比人类快递员,机器人不仅能够避免人际接触,还能够实现点对点配送。
此外,通过加装喷雾器等设备,机器人还能承担楼宇消毒防疫等更多功能。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创业公司投身这一新兴领域。
其中,总部位于上海的YOGO Robot,是起步较早、落地程度较高的一家。
近日,在YOGO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未来商业图谱(ID:wlsytp)前往深圳,近距离观察机器人的现场表现。
2
我们来到了位于深圳市北的星河WORLD产业园区。这里聚集了超过700家企业,员工总人数超过2.5万。
面对如此高密度、高流动性的人群,园区的防疫压力很大,需要7×24小时消毒。
同时,受疫情影响,园区内部的快递配送也面临严峻挑战。
几天前,YOGO与星河WORLD达成合作,将共同打造深圳首个“机器人防疫园区”,首批喷雾消杀机器人已经入驻写字楼。
这台机器人的体积和外观与小型行李箱接近,顶部加装了喷雾器,雾化高度2米,100㎡的空间消毒仅需3分钟,比人工消杀范围更大,效率更高。
在提前规划好消毒路径后,机器人就自动出发了。
闸机处,机器人通过物联网进行通信,无需人工刷卡或物理触碰,顺利通过。
同时,它在选择楼层、进出电梯时也不需要人工辅助,完全靠物联网即可实现。
在拐角处,机器人能够自动转向。
由于许多企业尚未开工,今天办公楼内十分空旷,机器人行进速度也较快,大约每秒0.5米。
据YOGO工作人员介绍,即使是在狭窄拥挤、人来人往的过道,机器人也能精准躲避障碍物和行人。
感受一下这犀利的走位:
图片非近期拍摄
同时,在消毒过程中,机器人还会通过语音播报,提醒行人规避。
此外,YOGO无人配送机器人也已经投入运营。
这种机器人每次最多可以配送4单,采用密封舱体保证货物安全。
收件人取货后,它会自动返回,接取和配送下一单货物。
YOGO方面介绍,除了今天看到的单体配送机器人外,公司还有一套群体配送机器人方案,增加了一座自动配送站,每天最多可处理200单包裹。
YOGO的最终目标则是实现无人化配送网络,让城市每一栋楼都成为配送终端。
3
目前,阿里巴巴、京东、美团、亚马逊等国内外互联网巨头,都在重金投入无人配送。
例如,京东自2018年起就开始尝试搭建无人仓储和配送系统,并先后在北京、武汉等地上路测试。
京东、亚马逊等以无人驾驶为核心技术,致力于公开道路的无人配送,终极目标是取代物流卡车和电动车。
相比之下,YOGO选择了不同的落地场景,聚焦“最后100米”。
它的核心技术包括室内全局定位、智能路径规划和导航、群体智能调度等,其产品更多依托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运行。
用户方面,YOGO主要面向B端客户,包括快递、外卖、物流等行业,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以北京为例,一名外卖配送员的人工成本,每月约为1万元。
对于日订单量千万级别的外卖平台而言,这是一块极其高昂、且在不断提高的费用。
目前,YOGO已经在上海、深圳等全国多个城市的CBD、商场、酒店和企业园区落地。
自2015年底成立以来,YOGO已经获得多轮投资,估值超10亿元。
YOGO的投资人阵容十分豪华。2016年,YOGO获得IDG数千万元投资;2018年完成A+轮融资,真格基金领投、IDG跟投;同一年完成Pre-B融资,投资方是IDG和嘉实投资。
YOGO创始人兼CEO赵明拥有13年的机器人领域产品研发经验,曾任多个863项目负责人。
公开资料显示,赵明主导和研发的机器人项目超过20种,包含月球车、排爆机器人、双足人形机器人等,也曾带领团队在机器人世界杯RoboCup公开赛中,以32场全胜的成绩斩获中型组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