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我们一起

中兴电器冷气维修工程部湖北枣阳百强再进位

2024年07月31日 热点资讯

3月29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中省媒体看枣阳大型采风活动在湖北港利制冷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20多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30多位记者被港利公司深深地吸住了眼球。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中省媒体看枣阳大型采风活动在湖北港利公司启动

位于枣阳市中兴大道的湖北港利制冷配件有限公司各生产车间机器设备满负荷生产,工人们一片忙碌。“去年11月公司正式投产后,开启了港利公司全面扎根枣阳的新开端。眼下,我们正开足生产马力,对已投产的截止阀、电磁线圈、铜棒等车间,加强生产管理,提高产能产量。”湖北港利公司总经理黄锦明对投资枣阳信心十足,他说,公司一方面正加快四通阀、管路件等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力争4月底前完成8条四通阀生产线设备安装调试并实现满员满负荷生产;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市场,巩固格力、美的、海信等老客户的基础上,加强与各大中城市制冷配件销售商的联系,积极开拓售后市场,今年力争售后市场销售额达到5亿元。

围绕城市定位 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枣阳市位于鄂西北,是湖北省七个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之一、“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湖北省21个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区)之一。“十四五”期间,枣阳市提出建设“五个城市”,打造“六个强市”,即建设更具实力的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更具特色的“襄十随神”城市群协同发展引擎城市、更有活力的汉江流域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更加开放的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更具竞争力的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努力打造千亿工业强市、现代农业强市、文化旅游强市、打造科技创新强市、生态文明强市、社会治理强市。

在这一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中,打造工业强市居于首要位置。按照枣阳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总体部署,近年来,该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抓产业、强基础,大力实施园区建设“筑巢工程”、产业升级“强链工程”、科技创新“引擎工程”、智慧赋能“腾云工程”。前五年,累计引进项目73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45个,10亿元以上项目32个,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上市公司24个。2021年6月,国家级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获国务院批准,为枣阳市高质量发展赋予了强大的动能。

湖北港利制冷配件有限公司作为枣阳市招商引资的一家重点企业,短短半年时间在枣阳“生根发芽”是基于当地良好的发展生态。未来三年,该公司将打造以枣阳为新总部的核心制冷配件产业,整体实现年产值30亿元以上,并将通过以商招商,延长产业链条,引荐国内一线空调厂家在枣阳设立主机生产项目,进而在枣阳形成投资百亿元以上的白色家电和制冷配件的产业集群。

中省媒体记者被港利公司深深地吸住了眼球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一大批与城市定位和发展气场相符的大企业、好项目。近年来,枣阳市聚焦“基地型”“旗舰型”“总部型”项目,敢于善于“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做强”,切实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强势。2021年,该市实现工业总产值972.39亿元,同比增长28.15%;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22.2%。全市工业总产值与2019年比增长26.07%,增加值增速达到2019年同期119.6%。

锚定发展目标 实现产业升级新飞跃

早在1995年,湖北隆胜四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与武汉大学国家表面活性剂研发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20多年来,公司先后与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武汉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院所进行了科技联姻和长期研发合作,并承担实施国家项目7个,省级项目9个,获得专利授权13项,省市各类科技奖6个。

“目前,我们生产的有机硅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隆胜四海公司总经理杨帆介绍,“十四五”时期,公司将力争与湖北大学共建省级技术研发中心。

湖北隆胜四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调度室

除了与高校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研发—成果—转化—完善”于一体的科研型经营模式外,隆胜四海始终依托技术创新,研发和完善了五大系列100多种产品。这些新产品都拥有核心知识产权,都是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型和资源节约型新材料,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今年,枣阳市高位谋划,坚持立足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构建“124”产业体系,以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为支撑,积极培育壮大重点产业集群,提出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2%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以上的目标。

此外,要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新增各类试点示范企业2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新增北交所上市企业1家;实施技改项目90个,投资总额120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60家,新增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20家。完成省级创新型县市验收工作,并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县市,赛迪县域百强再进3-5位。

谋定后动、谋定快动。为加快布局新兴产业,枣阳市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主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以立晋钢铁集团汽车新材产业园项目、飞龙摩擦公司高铁闸片生产项目为重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以枣阳市电子科技产业园(二期)项目和米朗科技公司国家传感器示范基地项目为重点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以华中医药(金鹿化工)化工园区项目和维恩生物二期项目为重点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链”出高质量、“链”出新活力。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做实“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枣阳市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坚持执行“一个产业链、一位市领导牵头、一个产业规划、一个工作专班、一张招商图谱、一套支持政策”的“六个一”工作模式,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努力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新飞跃。

枣阳市万通棉纺实业公司智能自动化车间

技术改造的威力在枣阳市万通棉纺实业有限公司格外明显。通过多年来持续不断的智能化技术改造,让万通棉纺公司这个“人员密集型”纺织企业向“智能密集型”转变,极大地降低了人力成本,产能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公司成立之初棉纱产量3万绽时,员工总数达1200人,现在产量已经达20万绽,满负荷生产,员工数量只需600人就够了。”万通棉纺公司总经理余唐初说。去年起,公司计划分两年再投资1.5亿元,对15万绽棉纱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彻底淘汰老设备,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加快科技赋能 筑牢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枣阳市,科技创新已成为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是众多企业已经形成的发展共识。

枣阳米朗科技有限公司是枣阳市2007年的招商项目,目前在传感器设计、研发、生产能力上,形成了明显的研发储备优势,在行业内处于标杆地位、亚洲市场龙头地位。近年来,该公司与高校合作,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碳浆是传感器生产的核心导电材料,由于进口产品比国产产品摩擦寿命长,企业多年来一直依赖进口。但进口材料不仅成本高,而且供货也不稳定,企业一直渴望碳浆材料早日实现“国产化”的问题。目前,该公司正与湖北文理学院开展技术攻关,预计今年上半年可以突破这一技术难题。

“就传感器产品而言,我们的生产能力没有问题,但是在科研和研发方面,特别是科技人才支撑上存在欠缺,碳浆材料研发完成后可以降低一半的生产成本。”枣阳阳米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毕继爽介绍。

在搭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方面,枣阳市充分发挥政府推进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以“十年磨一剑”精神谋划关键核心领域的科技创新,从顶层设计上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枣阳市通过加快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全力支持米朗科技、隆胜四海等企业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鼓励飞龙公司打造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支持摩擦材料产品监督检验中心创建国家级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今年1月,湖北工业大学(枣阳)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学校指派骨干专家教授常驻枣阳进行科技服务。3月23日,该校七名专家教授又被枣阳市聘任为七大产业链专家组组长,他们将带领各自团队通过对枣阳市主导产业的深入调研、诊断,在延链补链强链上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服务枣阳市高质量发展。

今年,枣阳市将力争认定本级科技创新平台18家,组织认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16家,组织申报各级科技计划、平台项目20项,通过完善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让更多“枣科技”变成“金元宝”。

(枣阳市委宣传部:李晓军毕学谦 枣阳市融媒体中心:谢远道)

海外就医

赴美就医签证需要注意些什么

美国就医服务机构

出国看病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