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电器上门维修陕西铜川家电维修工创业成功
2024年07月31日 热点资讯
夏冬华在东台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整理物资。
□记者 宋晓华 文/图
早晨7点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扫卫生后,9点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东台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帮助整理物资,5月1日本该休假的日子,“东台好人”夏冬华的日程却满满当当地安排着村里的工作和志愿服务。从家电维修工起步,经过多年打拼,创业成功后回报社会,他用一腔热血助力乡村建设与公益事业,用行动诠释着一名基层党员的担当。
创业成功不忘回报社会
今年44岁的夏冬华出生于东台市梁垛镇永和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1995年,初中毕业后一心想学手艺的他来到上海,跟师傅学做水电工。初到上海的一个多月时间,他发现这里有些人家已用上了冰箱、洗衣机,觉得这些电器将来会慢慢普及,学习维修家用电器是个发展方向。于是夏冬华说服父亲,重新拜师学艺,他用3年时间学成手艺,回到家乡梁垛镇开了一个家电维修门市。
由于技术过硬、诚信经营,夏冬华的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开始面向企业开展维修服务,同时经销铸造厂配件,经过几年打拼,2013年,他成立东台市华俊钢板租赁有限公司,生意越做越红火。2018年,他扩大规模,成立江苏华俊机械设备租赁有限公司。
艰辛的创业道路改变了命运,但夏冬华没有坐享其成,服务社会的责任鼓励着他不断前行,2013年,他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经营企业的同时,夏冬华扛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2015年,夏冬华看到村里有条近300米长4米宽的路不好走,于是自掏腰包买来碎砖,用挖掘机、压路机将这段路整平;2017年,他出资3000多元,为村里每位80岁以上的老人购买意外险;2018年他又为村里筹款修路。
在公益路上不断前行
2017年初,夏冬华加入东台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成为一名志愿者,正式走上公益之路,也让他有了更多服务社会的机会。
在该协会“情暖雏鹰”公益助学项目中,夏冬华对接资助东台、陕西耀州两地3名困境孩子,每年每个孩子资助1000元助学金。在结对助学的几年时间里,夏冬华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平常的沟通交流中,常常发红包、买学习用品鼓励孩子克服困难,他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夏爸爸”。
“孩子们都非常懂事,懂得感恩,这更坚定了我资助他们的想法。”夏冬华回忆说,2018年7月,他来到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看望对接的孩子小丽(化名),一直与孩子保持着联系,经常通过微信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小丽的父亲患有精神障碍,母亲是个身高不到1米的袖珍人,爷爷身体不好,全家仅靠奶奶微薄的打工收入维持生活。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小丽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每逢节日或考试过后,他都会跟小丽聊聊近况,额外转给小丽500元或1000元零用,但小丽总是懂事地心疼“夏爸爸”的不易,再三劝说才肯收下。
党员的责任和担当激励着夏冬华在公益路上越走越远,几年来,他时刻关心社会所需,先后捐款近10万元。2019年夏天,他看到梁垛镇街头志愿服务亭没有空调,便资助一台价值2860元的空调;2022年8月,夏冬华自费购买慰问品,顶着高温走访慰问15户低保户及五保户,让老年人感受到丝丝清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捐款2万元支持抗疫,并带动儿子加入防疫志愿服务行列。
父子二人“接力”志愿服务
其实,夏冬华做公益,一直怀着一颗回馈社会的心,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儿子夏俊也加入东台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让我的孩子从小明白做人要学会感恩,时刻不忘初心。”夏冬华告诉记者。
夏俊常常利用寒暑假积极参加志愿服务,2021年夏俊入伍后仍关心着家乡的公益活动,捐出第一笔部队外出补贴1000元。东台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中,常常能看到夏冬华父子的身影。
2021年4月,夏冬华担任梁垛镇永和村组长、网格员、创文专干,工作越来越忙了,但每次公益活动,他都会抽出时间参加。“在公益活动中,也让我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体会到‘别人不能做的我能做,别人能做的我会做得更好’的成就感。”夏冬华说,刚担任村组长不久,他所在的永和村要进行土地流转,他和村干部每天早出晚归上门讲解政策,仅一个半月时间成功流转500多亩土地,为村里创造了近十万元的净收益。
2021年,夏冬华被评为“东台好人”,今年3月,荣获盐城市慈善总会颁发的“慈善志愿者先进个人”称号,面对荣誉,夏冬华淡淡地笑了笑,“我从事公益活动才6年多,做得还不够。我希望更多的人为公益事业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为城市发展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