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养老项目

庄头东边养狗好不好甘肃庄浪的年味儿

2024年11月14日 热点资讯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什么是文化?有各种不同的定义,有一种说法就是世界上各种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总和。有的文化是被记录在纸上的,有的文化是一种传说,有的文化人们几千年在做,但没有总结成文字的东西。甚至有的人认为,有文字记载的是文化,没有文字记载的不是文化。甘肃庄浪的年味确实很有意义,但庄浪人一直在做,一直在过,但无人进行系统总结,本人尝试之。

一、凸现一个“新”字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收获,新年新梦想,新年新追求,新年好运气,新年新规划,辞旧迎新,继往开来。

1、添新衣裳、新鞋和新帽子。每年过年前,庄浪家家户户,每个人,无论是大人孩子,在九十年代前扯(买)上新布儿,乘上新棉花,自己动手缝做新衣服。女的是花衣服,男的是黑色蓝色绿色的。做新鞋子,九十年代前庄浪人比较困难无钱去买,就用旧布做鞋底,用新布拉鞋帮子,然后用锥子把两者链接在一起。鞋底可能要穿几百个麻叶绳子,比较结实,平底布鞋也比较舒服。男的是黑色条绒帮子,女的一般是花色的。九十年代后都是商店自己买的。帽子,庄浪人一般是商店里购买的,但是毡帽是自己做的,用于冬天比较冷的时候戴。

2、买年画。九十年代前,庄浪人过年前,家家户户要买一些年画,尤其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976),都是一些英雄模范的头像,如刘胡兰、杨子荣、王进喜、郭建光,还有一些戏曲人物,如喜儿、大春等。始终表现一种正面形象,充满一种正能量,具有一种正义感。买年画,一是营造一种新颖一种花梢一种喜庆的氛围;二是激励鼓舞人们有一种精神和思想,也是一种学习和享受,学习英雄模范攻坚克难,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享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享受优秀人物美好的内心世界。

3、买各种颜色的纸,糊护窗。九十年代前,每年腊月二十八九,甚至到三十,庄浪人,家家户户要糊护窗,即撕掉旧年的护窗,换上新年护窗。因为在那个年代,庄浪家家户户住房、厨房以及储藏室、牲畜房窗户,只有窗扇,没有玻璃,所以到冬天特别冷,如果把两个窗扇闭住,有的空隙太大,风进来比较冷;如果白天把窗扇闭上,屋里太黑。所以家家户户用木线做几十个方格的窗护。但这些方格,一定要糊纸,不然窗扇开开冷得很。糊的时候,如果同一行有五格儿,那么就要设计好,如果第一方格糊白纸,那么第二方格就糊红色的纸或其它颜色的,假如选糊红纸,那么第三方格就选绿色纸,第四方格选糊选黄色的...以此类推,上下列格也是如此,总之要配置好,纸的颜色不能重复,要间隔。在庄浪,由于空气十分新鲜,山林田湖天空相当分明,所以各种颜色的纸糊的护窗特别醒目格外好看。给家里增添了靓丽的风景线。庄浪的那种绿纸,绿的极其深情;那种红纸红的十分鲜艳;那种白纸白的尤其纯洁;那种黄纸黄的特别金贵。庄浪糊护窗,一定事先将各种颜色的纸要裁成比护窗方格稍微大的方块纸,要用勺子打好面燃,即相当于城里人说的浆糊。

4、泥墙。每年腊月二十九三十,攉泥泥,把家里墙、地或大小门周围等破的地方,要泥好,这就是维护保养,旧貌换新颜,要过年了,据庄浪人说,泥这些,一是准备过新年,二是不生疮害病,图个吉利。

二、互相拜年

庄浪人大年初一以一个大家族为集体,大约早晨八九点钟先到家族的总家谱哪一家集合,给总家谱或者叫老注面前跪拜烧香裱纸钱磕头奠酒,然后给这家的长辈或年龄大者逐一拜年,互致问候。因为一般来说有总家谱的这家人是这个家族的辈分最高者,或者也是年龄最长者,也是这个家族的领袖。其次,按照辈分的大小挨家挨户逐个逐个人地拜年!当然对五十岁以下者或者辈分低的不再拜年。拜年的程序:首先互相问候,如您年过的好着么?身体好着么?孩子利香着么?其次就跪拜叩头四下,站起来作个揖。然后被拜年者给拜年大人发烟,给小孩发核桃枣儿或糖之类的。初一初二不能扫除,初三早晨每家每户清扫从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三积攒的香灰纸灰,然后将其倒掉。正月初二初三初四初五等开始走亲戚,也可能就要从四面八方来亲戚,互相拜年,互相沟通,彼此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关心。有人走亲戚,就把情欣送到或带到即可,那就错了!主要是通过逛闲的方式交流家庭情况地区情况和思想状况,有的一年或几年不见面了,需要说的话需要交流很多,交流什么呢?你今年出去了吗?在哪里打工,挣了多少钱,孩子念书着么,几年级,念的怎么样,你家养了几头牛驴马,几只羊,下了几个牛娃或驴娃或几只羊羔,养着几只鸡,几只公鸡几只母鸡,公鸡叫鸣着么,母鸡下蛋着吗,养狗着么,下狗娃里么,养了几头猪,你家村上支书主任文书是谁,处理事情怎么样,你有低保么,有保险么,听说你们村庄今年考上了几个大学生,你们村文墨深啊!谁家出了个大官,谁家出了个演员,谁家牛卖了多少钱,谁家猪娃跑了,......这是庄浪农村里人走亲戚逛的闲,县城里就看谁家的家用电器好,谁家的装修做得好,你们炒股了吗买基金了吗,你家孩子在哪里上学打工或上班,孩子找下对象了吗,结婚了么,生了几个孩子,哪家超市商品独特便宜,工资涨了吗......有的人走亲戚,几天着走,几天站(住下),现在人时间观念比较强,一天走六七家。庄浪人走亲戚,根据不同情况,拿的情行各种各样,九十年代前,在乡下每走一家,一般拿的是两个大馒头,当然红白事可能要背6至12个大馒头。有的拿6个或12个油饼或油坨坨,因为那个年代比较困难,普遍如此。九十年代后,除了有的人家拿上述东西外,有的拿一箱奶子、酸奶、八宝粥等等。县城一般不拿大馒头或油饼,特别是九十年代后,拿的都是烟酒茶或牛奶咖啡酸奶糕点八宝粥等等。接待方,在农村九十年代前,炖茶喝茶,吃长面或油饼、炒菜,或馒头炒菜,很少有酒喝有菜碟端。九十年代后,除了这些必须的外,一般家庭还要摆至少四个菜碟,喝酒,酒的档次如何,就看家道如何了。亲戚走完回家的时候,庄浪农村里人必须在包包里装几个小馒头或其它吃的,不能空。县城里现在没有这种情况。有的人走亲戚匆匆而来,忙忙而去,说明这些人根本不懂走亲戚的意义何在?有的人亲戚走你家,你却不走人家,慢慢地人家也不走你家,所以走亲戚是互相的,亲戚是一种友谊,亲戚是三灾八难时的帮助者,也是婚丧嫁娶的见证者参与者或者支持者。可以说,庄浪的大年初一拜年,特别是农村,人山人海,和能大阵,规模声势浩大。庄浪的走亲戚,特别是农村,从正月初二至十五,时间拉的很长。家家户户一般都要在正月里走亲戚,来回穿梭,有的人家一天要接待几波亲戚,密度较大。所以,庄浪人上述行为体现了一种味道在过年。年年如此!互相拜年,就是长时间未见面或交流是一种亲切问候,是一种互相尊重和致敬,通过拜年可以了解许多情况,如他的生活现状、工作情况,可以知道他有什么困难。走亲戚也是如此,可以看到别人家乡的山山水水和建设情况,亲戚家里日子过得怎么样,孩子们做了哪些项目,学到了哪些技术,涨了哪些见识,互相学习,彼此效仿,共同推动,共同发展。

三、开展娱乐活动

从正月初四开始,庄浪人如薛家河就开始唱大戏,首先唱四天神戏,每个村庄都有神,如雷神爷,以一定的方式和程序,敲锣打鼓将神仙迎接到戏台院子里的房子里,供上,让神看戏。神戏的第一天开头唱天官赐福,有四个天官打的花脸,说话对话,唱一会,给民间降吉祥福气,然后唱比较短的戏,如二郎山。晚上八点准时开始唱剧团商量好的戏,如铡美案,第二天下午两点开始,唱上煤山,晚上八件衣,第三天下午唱过玄关,晚上唱......。四天唱完休缓两天,然后接着唱四天,这时候要箭台,村上每年有一负责人专门负责戏班子的邀请,服务,分配一些人家装暖锅子,端大馒头或油饼三刀。每天下午当戏唱着到高潮的时候,人们端着暖锅子,放大炮,上舞台了,晿结束演员们就一起吃暖锅子!据人说2000年代前,村上箭台端上暖锅子、油饼馍馍,人们吃得好,以后一些年轻人挑三拣四,不好好吃,浪费,把肉扔一地。各村有拿手好戏,薛家河的武戏,张家山的辕门斩子,王家园的麒麟山,何家的文戏唱得有特色。耍地摊也叫耍社火,一般是正月十五十六,村上演员或非演员,装扮成相关身子,如刘备关公李逵,过玄关的一段,刘彦昌等。踩上高跷,有的一米,有的两三米,还要用车辆做高抬,险,高,俊俏,化妆美丽,一般是小孩子装扮。地摊就是跑的走动的,如跑船,来回穿梭走动。在村上从上庄到下庄,家家户户门上要走到耍到,意思踏踏走走,驱除黑暗逼邪,吉祥如意。大约自从2011年开始,庄浪的村庄一般不在舞台上唱大戏了,都是年轻自发组织在谁家门上或一些地方唱秦腔自乐班,年轻人从全民K歌学唱的,百度上学唱的,碟片中学唱的,新颖好听,唱得比较准确,有的对着手机唱。有的年轻人唱歌。总之为了自己高兴,村庄欢乐。县剧团和乡镇或一个村有可能组织唱大戏,大家有时间跑着去看,集文化旅游贸易于一体。在庄浪看见听见这种现象就是在过年。唱戏是一种表演,音调高低、戏词是否记下、唱腔是否标准规范,对演员是一种考验;磁鼓敲得如何,板胡二胡拉得如何,唢呐吹得如何,都是具有一定专业功底的;一台大戏,讲着一种历史或现实故事,教育着人们,宣传着文化;一个演员对形象塑造、内心世界刻划、情感的善于表达以及观众的印象与评价,真正要有思想吃苦精神千锤百炼不断完善,才能做到。我认为这就是深厚的文化。

四、做灯盏点灯盏“偷”灯盏

庄浪薛家河人,从正月十三开始起面或者叫发面,面的种类有白面即小麦面、荞面、玉米面等。用温水把面擭好,反复揉,其中放上酵母或酵子,再揉,揉好后放在大盆里,大盆放在土炕上,温度比较高,这些面容易发起来!正月十四,吃过中午饭后,就开始时蒸灯盏、花盆、相属,顺便带着蒸些包子花卷馒头等,需要全家人共同动手,协作配合,揉面的把面揉成长圆柱体,切成一截一截的,其他人先做灯盏,将面截截再往圆润加工一下,然后截面上用擀杖研(捣)个窝窝,是用作装清油的,最后放在笼床上,开始放大火蒸,薛家河最地道的是用荞面做灯盏,实在没有荞面就用玉米面,万不得已就用白面。灯盏蒸好后,就开始蒸花盆,揉面人还是把面揉好切成截截,但这个截截要比做灯盏的粗壮一些,其他人紧跟着进行做花盆,工序比灯盏复杂,首先,在截面上用擀杖一端研个窝窝,其次,用剪刀在窝窝的周围剪辑若干层次的像麻雀舌头似的花子,再一步,用较大针大头或用顶针周围的小眼在花盆窝窝的周边压上小眼眼,好看!然后放在蒸笼上开始蒸,直到熟了为止。花盆蒸好就开始捏相属,比较难做,工序更复杂,揉面人一般也切成截截,相对比较细,有十二相属, 看家里有几口人,还有比较亲的亲戚,他们分别属啥的,就做什么相属!因为面是软的,可以随意变形加工,就分别按老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样子捏成模型,然后在动物身体的正上方的中间捣个窝窝,用来装清油,放棉花眼子,点灯!做好后也要蒸熟!正月十四还有一项事情要做,准备好清油,搓好棉花做的眼子,一部分是软的,一部分是硬的,要做很多。正月十五白天,村上组织社火队耍地踏儿、踩高跷,从庄头到庄尾,家家户户门上都要耍到,逼邪吉祥。高跷是在人的脚上踩上大约一米左右的木棍,化装为各种各样的戏子(演员),有的是李逵,有的是关公,有的是包文正等等,是按照一段一段剧情装扮的。高跷只是走让别人看。而地踏儿多数是丑角戏、滑稽戏、幽默风趣戏,走动、跑、转圈圈,要表演。这一切锣鼓家具都配套,非常热闹。晚上开始点灯盏,点的时候每个灯盏把清油倒上,正月十五晚用的是软眼子搭到灯盏的边上,用火点着眼子。先给老天点一盏,放到院中央;再给大门神点一盏,放到门樽上;再给灶王爷点一盏,放到锅后面;再次给祖先、给所有住房门、给磨坊、牛羊马猪圈等都要点上。完了之后,就开始给家人和亲戚点,依辈分的大小,一人一盏,不能多。所有灯盏到清油着完自然熄灭为止,不能人为吹灭。这个灯盏,是照亮,是光明,是希望!从西汉就有这种习俗了,而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灯盏在着的的时候,会烧出各种各样灯花,自然漂亮,灯花越大越好。自然熄灭后每个人把自己的灯盏吃掉。村上晚上有几个特别的活动,一是偷灯盏,到别人家大门上去偷,不偷不行,偷得越多越好,越快越好,都是情愿的,偷的越多越快被偷的人家越高兴。二是大家尤其是年轻人聚在一起玩一些

家庭生活指南官网

医药卫生版面费

中国民商编辑部

科学与信息化编辑部

家庭生活指南版面费

前卫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投稿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