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区养狗好吗吗20200518独游磨盘
2024年11月14日 热点资讯
沿通往九龙潭的村路前行两公里,再从村委会旁的岔道右拐就是通往邻村双林的山路。
这段路先上坡,翻过脚下的这座山,所有的路都是盘旋着往山下的沟里走。
我好奇,就是想到沟底看看。刚往坡下走了不远,就是一个分叉的路口,我不知道都是通往何处,也无人可问,只能每次都选择坡度最大,最指向山沟深处的那条路。
往下盘了几个弯,回头再看刚越过的这座山,形象高耸了起来。一对比知道所住的龙窝的农家院在山另一面的山肩平地上,站在那里觉得这山并不太高,总有尝试登顶的冲动。现在我走到山腰,知道那种冲动已属妄念。
转过了几个路弯,做了三次选择,连走带欣赏,以我的脚力很快就转到了山脚。宽能走汽车的水泥硬路忽然到了尽头,没有路了。
路的尽头一座农院横在那里,静静的,没有生气。像一个落草的山贼,在畅然悠转的水泥路上生生划了一条线,浑横地宣誓着“此路不通”。
这断头路与同学告诉我的,和我自己的感觉都大相径庭,路没有一直通到沟外,更没有通到青松岭的隧道那端。
好奇心让我走近了这家隐匿在山沟深处的农院。小院不大,看屋顶的红瓦很新,没有杂草。只是院门上着锁,我以为主人出门了,仔细一看,窗户玻璃没了几块,屋里空荡荡的,院里即没养鸡又没养狗,看来这家人搬离许久了。
这是兴隆农村的习惯,家里有了钱就搬到兴隆县城住,再有钱就移居到北京郊区住。
院前有一个顶子塌了一半的矮圈,不知是养鸡还是养鹅的,这里还没见到过养猪的。前面林间有一块平整的土地。屋后的林间也有块空地,在山多地少的当地已经是不错的了。
又回到院墙前面,用手机把门框右角的门牌拍了下来。门牌也很新,上面赫然“磨盘山11号”几个字,我才知道我翻过的这座山叫“磨盘山”。走到沟底才排到11号,看来整个沟底也没几户人家。
这个小院的位置我很喜欢,坐北朝南,背靠着山但又不是离得很近,与山之间隔着一个不小的泄水的沟。小院不大,周围绿树环绕。瓦房挺新,标准的一个灶房加左右厢房的配置。周围附近没有邻居,最近的农户也要沿山路盘上一层的岔口的另一端坡上。
这小院租金应该不贵,是个躲避城市喧嚣,静享田园的好地方。在龙窝,陆陆续续有不到十户的城里人,在这儿长租了农院。但在这么偏的还真没有。
在这里租农院,我的同学是先驱,今年是第六年了,后来的租户都是受了他的影响。唯一的问题就是这里冬季很冷,即便现在我老婆也是开着电褥子睡觉,只适宜过盛夏,大概是五一到十一之间。
在这里没有了城里的纷乱嘈杂,也没有了城市的方便热闹,独处寂静,小住是新鲜,常住是考验。我揣测自己只享得新鲜,断经不起考验,而且农民的处事思维与城市是有很大不同的,这点我深有体会,贸然进入陌生,不确定太多啦。
念的火苗刚起就被自己熄灭了,还是“隐于市”吧,层楼虽不及农院环境自然纯粹,但温馨、方便、舒坦、习惯的惯性还是很难打破的。
我生性胆小怕事,安于熟悉,不习惯挑战与陌生,只是觉得这个小院确实是个“隐于野”的好地方,可惜了。
《独游磨盘山沟》
五月山风绿磨盘,
曲径绕山几多旋。
路穷沟底现空舍,
主人何事不回还?
凝目菜畦落荫乱,
静心林幽屏世喧。
山间随处能归隐,
修禅何必到终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