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养猫协会老北京的玩儿历史上的那些撸猫
2024年11月14日 热点资讯
“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
说的就是很多习性
都是传下来的
这个老猫房上睡
也是咱们很多人回忆老北京风貌的一景色
从古至今养猫都有哪些故事?
从宫廷到民间从文人到市井
又有哪些和猫有关的风雅趣事?
今天继续“老北京的玩儿”系列节目
城 市
文化范
唐宋以猫入诗画
猫画始于隋唐鼎盛于宋
隋唐时期
驯养的家猫开始频繁见诸于
文献记载以及诗文中
而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唐代笔记小说《朝野佥载》中有这样的记载
荆州长史薛季昶
有天夜里梦见一只猫伏卧于堂上
而且猫的头向外
薛季昶第二天就问擅长占卜的张猷
张猷告诉他
猫本来是“爪牙”的意思
而伏在那里
表示要负责“阃(kǔn)外之事”
(意思就是城郭外的事情表示军事重任)
因此“君必知军马之要”
猫作为题材入画由来已久
果然没过多久
薛季昶便“除桂州都督岭南招讨使”
唐代诗人李商隐也写下了
“鸳鸯瓦上狸奴睡”的诗句
这说明在唐代
猫广泛生活于家庭之中
在这一时期的画中
也开始出现猫的形象
比如《唐人宫乐图》中
在宫女围坐着的木桌下
就趴着一只懒洋洋的猫
《唐人宫乐图》
不过关于宫廷贵妇养猫
还有一个著名的记载,
《旧唐书·后妃传》中说:
唐代第三代皇帝高宗日益宠爱昭仪武氏
也就是后来的武则天
皇后王氏和良娣萧氏感到不安
于是请巫师咒杀昭仪武氏
武氏知道后就把两人“令二妪骨醉。”
萧氏大骂:“愿阿武为老鼠
吾作猫儿,生生扼其喉。”
先秦时期已有祭祀猫神的习俗
此后宫中禁止养猫
这则故事说明
至少在初唐
家猫已经养在后宫
并且是贵妇们的消遣宠物
城 市
文化范
宋朝买猫可贵了
在宋代时越来越多的猫不再用于捕鼠
而是成为上至达官贵人
下至平民百姓的“伴侣”
陆游在他的《岁未尽前数日偶题长句》中提到:
“榖贱窥篱无狗盗,夜长暖足有狸奴。”
他晚上睡觉的时候需要猫来暖足
当时猫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陆游的《赠猫》就说了一猫难得: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瞧瞧在宋代想要得到一只猫
都要拿盐和茶叶来换
毛益《蜀葵戏猫图》
相比唐代
宋代擅画猫的画家更多
比如毛益的《蜀葵戏猫图》
李迪的《蜻蜓花狸图》
《狸奴小影》及《秋葵山石图》
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等
城 市
文化范
明代皇帝设立了“猫儿房”
明代时豢养宠物猫
达到了巅峰状态
明朝皇帝嘉靖可以说是
史上最大的猫奴了
据说它为猫专门建了“猫儿房”
并派御前近侍来伺候它们
还总是和一只叫“霜眉”的猫形影不离
最夸张的是霜眉跑到哪个后妃的宫门口
嘉靖就睡到这后妃屋中
后来霜雪死了
嘉靖皇帝对这只备受恩宠却天命不永的猫
给予了“忠无不酬”、“生荣死恤”的待遇
用金子制作了一个棺材
将它安葬在万寿山北坡
还为它御笔题碑
命名“虬龙墓”
城 市
文化范
奇葩的猫名字
明代宫内养猫成群
皇上还给猫起了不少别致的名字
如“铁衣将军”、“丹霞子”等
古人在给猫起名字的时候脑洞也是非常大
比如四足全白的黑猫叫踏雪寻梅
黑猫白肚白足的黑猫叫乌云盖雪
白尾黑猫叫墨里藏针
黑猫白嘴叫衔蝶……
李迪《蜻蜓花狸图》
有文化的也爱自己起名
像骆宾王的舅舅张博养了7只猫
分别叫东守、白凤、紫英、怯愤
锦带、云团、万贯……
后唐琼花公主养了两只猫
一只是白色嘴巴附近有深色的花纹
起了个名做“衔蝉奴”
还有一只白尾黑猫
叫做昆仑妲己
很有修仙范儿
城 市
文化范
老北京文人养猫
老舍先生与自己的爱猫
中国近代有很多文人雅士都选择了养猫
老舍也是名副其实的“爱猫党”
他的一生中养过很多猫咪
老舍养猫并把猫写进自己的作品里
课本里的《猫》
就是最典型的的一篇
钱钟书先生与自己的爱猫
钱钟书也是一个顶级“猫奴”
林徽因和钱钟书曾经都住在清华园
他们成为了邻居
林徽因家里也养了一只猫
这两家的猫还经常一起耍
有时候也会打架
钱钟书家的因为弱小总是处于下风,
顶级猫奴钱钟书怎能坐视不管?
杨绛曾经这样写道:
钟书为这件事情特地准备了一个长竹竿
无论多冷的天气
只要他听到了花花儿的叫声
不顾严寒立刻从暖和被窝里出来
拿起竹竿帮自家猫打架
齐白石先生与自己的爱猫
齐白石也有一幅特别有名的画猫图
名叫《油灯猫鼠》
一只老鼠在高处偷吃灯油
在下面一只黑猫
抬头望着半空中的老鼠
最有趣的还是白石老人的题字:
昨夜床前点灯早……
寒门只打一钱油
哪能供得鼠子饱~~~
用老鼠和猫的对峙
刻画出齐白石当年的生活状态
他还画过猫和蝴蝶的图
这也是传统的中国文人喜欢的题材
意思就是“耄耋”
齐白石《油灯猫鼠》
所以看看
老北京的文人艺术家
都是和猫有着不解之缘的
本期嘉宾
北京民俗协会理事
老北京网民俗顾问
老北京网民俗版版主
著名的相声演员 韩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