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蛙的家里养狗好吗世界那么大我想养个蛙
2024年11月14日 热点资讯
时隔三年,Hit-Point又出来扎心了
Hit-Point对国内大多数玩家来说,并不算十分熟悉。这家公司“出镜率”很少,以至于我想要在网上搜相关信息时,都只能得到碎片式的答案。
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游戏公司,2015年的一款《猫咪后院》,成为许多猫奴们心中当之无愧的神作。
《猫咪后院》算是一款放置类经营游戏,玩法十分简单。游戏发生在玩家的后院之中,玩家只需要每天按时摆上猫粮,放好玩具,耐心等待主子们上门就好了。用一句话来形容玩家所做的事,就是你在后院开了一家猫咪餐吧,主子们在消费之后会给你留下小鱼干,以便你可以升级你的玩具,买更高级的猫粮,这样才会有更加“特别”的猫光顾。
这款游戏十分轻度,玩家只需要偶尔上线收收小鱼干,添上新猫粮就可以了。不过对于猫奴们来说,每天上线看看主子们玩玩具时憨态可掬的样子,这大概就是忙绿一天最佳的奖励了吧。
在氪金点方面,这游戏可以说是“佛”。在游戏中,小鱼干分为金、银两种,都可以在猫主子那里获得。小鱼干是你购买猫粮和玩具的货币,你可以通过等待来逐渐搜集齐所有的玩具,解锁所有的稀有猫咪,氪金只是可以让你缩短这个等待的过程。
你花不花钱,猫主子都在那里,该吃吃该睡睡。可以说是相当友好了。
同年,Hit-Point又推出了一款《狗狗后院》,这款为了满足狗奴们的游戏更像是一款换皮游戏,玩法几乎一致,只不过将游戏中猫咪的元素全都换成了狗狗的。这款游戏据我了解并未如孪生的《猫咪后院》那样备受欢迎。唯一值得一提的也只有两款游戏的数据实现互通,玩家可以去喵咪后院遛狗,能看到猫咪和狗狗一起玩耍的画面,这一点才算是有点新意。
一夜之间,朋友圈开始晒起了蛙儿子
就是这样一个擅长“养宠物”的公司,时隔两年多,再度推出放置类手游《旅行青蛙》。没错,本着“没有蛙奴,制造蛙奴”的心态,这款游戏中玩家将扮演一只青蛙的老妈,每天的工作就是收割屋外的幸运草,用来购买青蛙旅行所需的便当和道具。其余的就只剩下等待,等待你的蛙儿子出门旅行,为你寄回明星片和纪念品。
这款游戏的操作比起《猫咪后院》还要简单,《猫咪后院》还需要你思考在有限的空间内放置何种玩具可以实现收益最大化,但这些在《旅行青蛙》中都不需要,你只需要买好东西一股脑塞蛙儿子包里就可以了。
氪金方面更是延续一贯的传统:爱氪氪,不氪拉倒!目前可供购买的道具比起《猫咪后院》更是少得可怜,即便
1月22日上午,《旅行青蛙》已经登顶中国区ios免费榜榜首。截止22日下午4时,在taptap上的下载量已经突破120万,更是获得9.9分的惊人高分。值得注意的是,taptap官方16日还曾发表公告,对于恶意评价5星的问题进行过处理。在此背景下,《旅行青蛙》9.9分评分可以说是有一定信服力的。
那么蛙儿子究竟是在哪些方面扎到了玩家内心中柔软的部分,让她们连老公都不要了呢?
到底是谁在渴望旅行
观察朋友圈里面“蛙妈妈”的晒“蛙”动态,可以基本总结为一句话:青蛙出门的时候想它回家,宅在家里不出门的时候又想让它出门。出门回来了要是不带照片还不高兴,带照片如果是单人的还希望它多交点朋友。真是单身的玩家操着当妈的心。
当然,“入戏太深”的玩家也只是一部分,曾有一个女性朋友和我吐槽:自己天天忙成狗,发现活的还不如一只青蛙。相信这句话会让很多人苦笑一声,感同身受地叹一口气。
还记得在“佛系”概念火起来之前,上一个关于生活态度的梗是“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走走”。这句话之所以成为那段时间的流行语,何尝不是说出了我们大多数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盼望青蛙出门旅行的心意,何尝不是我们自己想要出去走走的一种心理投影呢?
求不得,所以盼望有谁能够实现,这时候蛙儿子的出现,刚好填充了这一点。这种心态和父母会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是何其相似。
于是,盼望旅行的我们,开始养一只喜欢旅行的青蛙,为它精心准备好便当和道具,盼望着它早点出门,等待它为自己带回沿途的风景,分享那旅行中认识的新朋友和新见闻。
《旅行青蛙》中采用的都是真实景点
有时候,青蛙会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悄悄回来,留下特产和照片,又收拾好行囊继续旅行。等玩家登陆的时候,看着空落落的房间,又会催生出一种新的感慨:
“我感觉我提前体会了一波空巢老人的心情。”
感慨的背后,是一种无法明说的孤独。
不知道Hit-Point是不是有意营造这种感觉,独居的青蛙,一只蛙吃饭,一只蛙看书,也是一只蛙做手工。即便是出门旅行,更多时候也是一只蛙的远足。虽然偶尔会有朋友的造访,偶尔会与朋友一同踏上路途,但独自一蛙的时候总是存在。
旅行、等待、孤独。这大概是这款游戏表达最多的三个词汇。
下一次我们养点啥?
从养猫养狗到养蛙,Hit-Point算是把玩家寻求一个寄托的微妙心态摸了个遍。所以这还真不是养点啥这么简单的问题。即便是Hit-Point觉得大陆玩家开发潜力巨大,几个月后搞一个《串门蜗牛》的放置游戏出来,恐怕也不会有多少玩家买单。
分析Hit-Point一贯的思路,感觉这次《旅行青蛙》更像是误打误撞的结果,毕竟在这之前,《阴阳师》、《恋与制作人》这类伤肝又伤钱的正餐已经足够饱腹,总要有点清淡小菜善后。
所以,做游戏不易,讨好玩家更不易,不如学学Hit-Point,做好自己心目中的好游戏,“佛系”一点,随缘爆红,随缘霸榜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