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姓武打明星光绪十四年板山太郎在天津摆下
2024年12月20日 热点资讯
光绪十四(1888)年,日剑道高手板山太郎在天津摆下擂台,打败了我国多名武术界同仁,板山太郎一时气焰非常嚣张,50多岁的车毅斋听说后,手拿鞭杆登台比武,只见板山太郎迅速挥刀劈了过来……
车毅斋,因为排行老二,又称“车二先生”,山西太谷县桃园堡人,后移居贾家堡,因家境贫寒,在一富户家做车夫,但他体格健壮,尤其喜欢舞刀弄枪。
后来形意拳宗师李洛能先生,来到太谷县城南一个孟姓富商家里护院,车毅斋听说后,托朋友从中介绍,拜入李洛能门下学练形意拳。
形意拳属于三大内家拳之一,讲究思考和练功结合,不提倡用笨力气去练功。
车毅斋自此之后,得到了名家指导,在历经多年的苦练后,得到形意拳功夫的精髓,尤其善于“顾”功,就是防守的功夫,成为了一代武术宗师。
他在拳法练成之后和人交手从没败过,而车毅斋身为李洛能得意高足之一,他此时的名声和威望更是远近闻名。
李洛能先生另一位高徒——河北的郭云深,号称“半步崩拳打天下”,听先生总是夸奖车毅斋武功高超,就很不服气。
于是他在光绪二年,徒步到山西与车毅斋比试,结果输的心服口服,于是郭云深就留在车家,又学了一年拳,他的武功有了很大进步。
看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可以让人保持清醒,学到本领,这也说明了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偏偏就有人不知道天高地厚,想要一试深浅。
光绪十四(1888)年,日剑道高手板山太郎来到天津摆下擂台,挑战中国武术界。
他接连打败多名武术界同仁,板山太郎一时气焰嚣张,竟说中国武术只不过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
50多岁的车毅斋听说后很是气愤,他赶到天津,要和板山太郎比武,并且声言伤亡自理,于是两人登台比试。
车毅斋就拿一根鞭杆做兵器,而板山太郎拔出了长刀,刀锋锐利异常,闪着刺人的寒光。
只见他大喝一声,迅速挥刀劈向车毅斋,而车毅斋只持杆轻轻一送,正好刺中板山太郎的右腕。
“当啷”一声,长刀落地,板山太郎懵在当地,他想不明白,自己这么快的刀,竟然被对方看起来慢腾腾地动作击落了。
他觉得很可能是碰巧了!再来,于是板山太郎拾起长刀,这次他双手握紧,放在身体右侧,前跨一步狠狠地拦腰斩去,大有把对方斩成两段的势头。
可不料突然他感到呼吸瞬间被堵死,浑身无力,长刀也垂了下来,原来咽喉间已被对方的鞭杆顶住!他顿时吓出一身冷汗,心说这要换成刀剑早就没命了!
原来车毅斋用的形意剑法,讲究占中门、后发先至,不做纠缠,一招击中对方要害!
板山太郎想到多年苦练,竟然被对方两次都是只用一招就击败了,板山太郎沮丧透了。
突然他扔下长刀,往前抢了两步,扑身跪倒在车毅斋面前,想要拜师学艺!但被车毅斋婉拒,事后有人问车毅斋原因,他说:“中华武术怎么能传给外邦!”
车毅斋战胜板山太郎为国争光,为此朝廷授予“花翎五品军功”来奖励他的贡献。
车毅斋还结合自己多年苦练和实战经验,对传统形意拳进行了改良,使形意拳更加简洁实用,1914年,车毅斋去世。
1925年,他的门人为他立碑纪念,并请名家撰写了碑文,623字的碑文叙述了他的生平和击败板田太郎的事迹,但当时没有立碑,石碑保存在车毅斋门人刘俭的女婿家中。
日寇入侵以后,太谷陷落,日寇得知碑文上有日人比武失败的事情,就大力追查,想要毁掉石碑,但没有任何收获。
后来有败类告密,日寇又抓获了车毅斋门人刘俭,对他软硬兼施,审逼问纪念碑下落,遭到了刘俭拒绝,日寇就对刘俭严刑拷打。
但刘俭宁死不屈,只有一句话,不知道。日寇毫无办法,后来经过形意拳同仁的斡旋,才被保释出来,纪念碑也得以保存下来。
太古形意拳同仁护碑这段历史,在形意拳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1994年纪念碑立在建成的车毅斋纪念馆内。
此类纪念碑现存很少,非常珍贵,对中华传统武术的历史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车毅斋当年不顾年事已高,登台击败板田太郎,为国争光,振奋了国人精神,现在想来仍然令人钦佩!
作为中华武术瑰宝的形意拳,在车毅斋等武林前辈的继承和发扬下,达到了一个高峰。
我们后人应当了解并铭记这段历史,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尽一份力量。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