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头的明星听6岁就烫头的她讲讲女人一生
2024年12月20日 热点资讯
此篇文章用于纪念孜孜追求发型的几十年岁月。
我父母虽然一生都在闭塞的槐树沟村度过,但对于孩子的培养还是高瞻远瞩的。听说婴孩儿的脑型对智商蛮重要。于是,他们就用“睡头”的方法,把我的脑袋睡成了“南北头”,具体描述是前后凸起,两侧窄……
听6岁就烫头的她讲讲:女人一生变换过多少发型
文‖孟雅贤 图‖网络
也许是父母对于我“睡头”的手法处于第一次尝试阶段,轮到我弟的时候,真是睡过了头,南北走向更加明显,小伙伴儿专为我弟编了一套顺口溜:前奔喽,后烙子,下雨不用戴草帽子。
在随后的成长过程中,这种脑型影响到发型以致颜值,至今我和我弟都没找到一款合适的发型,而没有“睡头”的哥哥,随便一个发型就能帅一脸。
很显然,我和我弟智商好像也没怎么提高,又恰逢颜值至上的年代,我父母的这波操作吃亏了。
人生第一次烫头在5、6岁左右,也是槐树沟村第一波烫发的时尚人群。那年月还没有专门美发的地方,都是走街串户,外村来两个会烫发技术的女人,造成前所未有的轰动。
想象力是女人爱美的原动力,她们把自己烫发后的样子幻想成见过的某明星画报,全村的女人都在为从未做过的发型异常兴奋。
我被二大爷家的姐姐带着,烫了满头炸开的羊毛卷,摸着突然蓬松的头发,新奇的脖子不敢转,晚上不愿意躺下,反复问过我妈几次能不能压坏,才肯睡。而且,还真的像极了春节姥姥家贴墙上的一张小女孩的画报。
快上小学的时候,妈妈建议我剪一个新发型“门框子头”。顾名思义齐留海儿、齐耳短发,是现在类似沙宣、韩国空气留海儿短发发型的鼻祖。我那时候发质飘逸黑亮,这款门框子发型萌萌的竟有些日本女孩的味道。
难得的是这款发型看起来技术含量不高,易操作,于是,从此妈妈开始给我剪头发。
说不清楚什么原因,我开始“护头”,每一次剪头发都会浑身难受。我的二姨和三姨也跟我妈一样很感兴趣地给我剪发。
反抗是没什么用的,总得乖乖坐下来让她们剪,我低头瘪着嘴哭,她们拿着剪刀研究我的发型,偶尔还会议论为什么我会哭,好奇怪额,但只是议论而已,不会哄,更不会停下来,好像我哭跟她们剪我的头发不相关。
这款“门框子”发型持续至高中毕业。跨度太大,有几个好同学忍不住说:咱能不能换个发型。此可窥探我青春年华的专一性格。
其实,有很多时候我们分不清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哪一个对人的性格影响较大。
生过女儿之后,内分泌的变化还有步入社会多少学会需要看人的脸色,性格少了一些直率和坦诚,发质也变得细软坚韧,发量急剧减少,南北脑型显现出来。
随着年龄增长面部肌肉的下垂,愈发显得脸型上窄下宽,于是,我开始进入烫发循环状态,离子烫、烟花烫、锡纸烫等等……明明知道这么做伤头发,却停不下来。
我试过无数次,也把头发一丝不苟地束在脑后,确实雷到自己,只得作罢。
上次春节回家我妈认真看了看我:你头型不能好好弄一下?我百般滋味千言万语,竟堵在胸口,还好没狂喷一口鲜血。
好吧,也还有一点必须承认,在追求美的技巧上,我是欠缺的,但我一直在努力。
我坚信,只要努力着,就不会太糟糕,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
【作者简介】孟雅贤,辽宁丹东人,喜欢用文字抒写生活中的点滴,记录生活的真善美。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