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金三角经济特区

北美养花人美国华人冬奥刚夺冠纽约时报就公

2025年02月18日 热点资讯

#北京冬奥成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

文/飞云

近日,《纽约时报》一篇“夹带私货”的报道,引起了无数网友的怒火。

报道这样写道:亚裔在美国的比例只有不到7%,可在美国东西海岸各个级别的溜冰场和相关比赛当中,亚裔人口的比例却明显过高。《纽约时报》还刻意强调道,截止20世纪90年代,美国这项运动的参与者主要还是白人,现在却成了亚裔。

(报道截图)

2月10日,美籍华人陈巍刚刚在花滑比赛中代表美国夺冠,这是一件为美国争光的事情,但依然没能扭转《纽约时报》对华人的整体印象。

该媒体仍是一如既往地“双标”,反倒公开嫌弃起美国运动员的亚裔身份,还阴阳怪气地拿肤色说事,语气里浓浓的酸味让不少美国网友都深感不适。

有网友们评论道:“你说‘明显过高’是什么意思?嫌弃亚裔太多了吗?”,还有网友直接“喊话”该媒体:“《纽约时报》——白人赢得的奖牌超过他们的统计数据的时候,我可从没见你们报道过‘白人比例过高’。”也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就是种族歧视。”

(网友评论截图)

当然,《纽约时报》在报道中“夹带私货”的事情也不是头一回,有时眼红了还骂人,丝毫没有作为媒体的客观公正。早在前几天谷爱凌夺冠的时候,《纽约时报》中文网就恨得不行,专门在报道中对谷爱凌进行“人身攻击”。

该网站用词激烈,把谷爱凌骂得狗血淋头,还给她扣上了一顶“背叛美国,讨好中国”的帽子,直接把体育赛事上升到了国家高度,东拉西扯地往中美竞争上暗示。福克斯主持人也在节目中大骂谷爱凌是个“忘恩负义的美国孩子”,连同那些赞助谷爱凌的美国企业也一起骂了进去,骂他们“腐败”和“懦弱”。

那么多华裔运动员生在中国,加入美国,他们视作理所当然,可谷爱凌生在美国加入中国就被痛骂,这不是“双标”是什么?

华人参加美国比赛,被嫌弃华人比例太高,暗示堵塞白人上升渠道,而华人回归中国,代表中国参赛,又会被骂成“卖国”。照《纽约时报》这个逻辑,华人可谓“里外不是人”。

有华裔学者认为,《纽约时报》的报道表现出美国的不自信。

众所周知,华裔普遍勤勉务实的性格,与美国所倡导的“自由个性”格格不入,加上美籍华裔相对更加顺从美国所主导的价值观,所以华裔很少出现担任领军人物角色,也时常被美国人嘲笑“木讷”、“软弱”,结果在一些奥运项目上,“文弱”的华裔居然把白人都比了下去,自然会让一些美国白人的心中不是滋味儿。

此外,华人的成功还造成了中式价值观对美式价值观的冲击,也相应地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印象。在这样的影响力面前,那些种族主义者的心态不炸才怪呢。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炎黄地理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杂志社

?汽车周刊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