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淘气娃养花家里养盆花防娃如防贼适当讲
2025年02月18日 热点资讯
文/一路有娃(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家里最近新装了4个书柜,方便我和孩子们以后阅读。自己买的木材,是免漆板,然后找工人定做。
相对喷漆而言,甲醛含量要低不少。但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暂住别处一周,期间不放书籍,换成盆栽。
家里养盆花,防娃如防贼于我而言,养花如养娃,需要耐心和细心照料;此外,还能修身养性。但有个顾虑,两个孩子会这么想吗?
一个2岁多,一个4岁多,正是什么都不懂,却又对什么都好奇的阶段。搞不好就是满屋子的花花草草遭遇摧残,他们变成破坏者——正如大家所熟悉的熊孩子模样。
接下来的局势大致可分为:一、为了保护花草,批评孩子;二、为了最大限度的少些指责,故意把盆栽放到高处或不起眼的地方;三、正常养花,对孩子视之不见,出现破坏花草的行为再随机应变。
不管哪一种,家长的任务量都不轻松,不是花费力气惩罚孩子,就是花费心思保护盆栽。这不是一天两天,两种类型的生命同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只有舒服、自然的各自习惯才是最好的存在方式。
朋友家当初养了一盆绿萝,向来不敢当孩子面浇水或者剪枝,生怕孩子瞎模仿,帮倒忙。所以,每次都是趁孩子上学走了或睡去才做这些。绿萝在朋友的偷偷照料下,长势很好,枝繁叶茂,葱绿如油,宛如一盆仅供装饰的假花。
事实上,孩子也真的当成假花了,没有刻意靠近过。可是有一次,弹弹球滚了进去,孩子取球时不小心踩到一枝,听声音和看残叶发现了真相。接下来开始一系列研究,摘叶子、折断枝条、拔出根部……绿萝不堪蹂躏,死于他手。
花在,孩子却不能注意到它的存在,养花要偷偷进行。家长把孩子当贼一样提防,想当然的认为他们会破坏自己心爱的盆栽。其实,有所需求,有所爱好,不必因为孩子全部放弃,更没必要处处躲避,孩子会跟这些新成员可以和谐共处。
适当讲些大道理,孩子乖巧如护花使者家长对孩子存在误解,认为所有跟自己预期不同的行为都是不听话,看到残败的局面就随便给孩子贴上“破坏分子”的标签。这些大道理你跟孩子诚心的讲过吗?
1、关于花的存在
盆栽作为新成员加入进来,遮遮掩掩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就像二胎来了,能不让大宝知道吗?显然不现实。绿植比不上二胎耗费心力,但也着实让家长分心不少。
不管说与不说,局面都与以往略有不同。不说,家长这边便有了“防贼”的心思。说了,怎么知道花草一定会遭殃呢?
如何说是关键,家长要简单直接、客观的介绍花的存在:
“它是谁”——这是家里的新成员,从此要跟宝贝一起成长了;“它在哪里”——花只要安安静静地待着就行,它看见你心情很好,你看见它也会很开心;“花和娃之间的联结”——你们可以一起晒太阳、一起喝水、一起吹风……它不会欺负你,所以你也要对它好点;“认可孩子的爱心”——它会记住你的好,并以“新芽”或“开花”回报你,相信你们会成为好朋友的!
2、如何靠近花
坦诚相待,一来有助于亲子关系和谐,二来更有助于花的茁壮成长。重点是,家长是否有把大道理讲通透。
也许有人会说,大道理空泛、不适用,孩子根本听不进去。一定程度上是这样的,但也要看具体内容。
一些屡教不改的行为,比如不让喝凉水、不让随便抢夺别人的东西等等,家长说得次数多,但说辞就几句老梗,所以孩子厌烦、大人也懒得说。
新鲜的事物则不同。花草虽司空见惯,但孩子却未曾真正了解过。他们喜欢靠近跟自己一样高度的生命,包括比自己还要渺小的植物。
孩子本没心思摧残花草,出现搞破坏行为,只是因为他们不会表达爱,也不会正确提供帮助。
①告诉孩子“只能看不能乱摸”,因为他们就像一个新生儿,皮肤很嫩,对疼痛比较敏感。
②如果喜欢它、很想触碰的话,只能摸大叶子、枝条、泥土和花盆,因为嫩芽容易受到伤害。
③可以让孩子跟花草聊天,增进彼此感情后,再次靠近就不会那么陌生。与此同时,孩子也要注意保护自己,别被带刺的玫瑰伤到手指。
3、成为一名小主人
长在泥土里的朋友,会盛开鲜艳花朵的玫瑰牵扯着孩子的心,每天打卡好几次。儿子按照我的要求靠近花,这是一盆他亲自选购的玫瑰,主人翁意识更为强烈,扮演我的角色把注意事项逐一告诉弟弟。
接下来浇水、剪枝、施肥、除虫、扦插等等,都可以持同样的心态处理,尊重孩子的爱心,邀请孩子做花草的小主人。成长的道理是相通的,这场生命教育课是弥足宝贵而罕见的,将会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
因为相信,所以能做到。家长养花,孩子加入一起照料,他们不是“贼”,而是“护花使者”, 别给孩子乱贴标签,他们没有你“预期”的调皮,责任感和爱心会让你看到孩子乖巧的一面。
4、一起见证花的成长
初次买来,玫瑰有一朵盛开的花,还有一个很小的花骨朵。第二天,花朵凋谢了,但花骨朵却“撑破肚皮”,挤出来一点红色。花开花谢,是可以被见证的成长轨迹,此时内心的喜悦或许只有孩子知道了。
儿子付出心血,等来玫瑰盛开的一瞬,有付出就有回报。从另一角度来看,收获不是空穴来风,它离不开日积月累的汗水。还有很多家长没想到的大道理,孩子都已经悄悄悟到了。
在此,家长可以适当关联一下花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告诉他们:“耐得住寂寞,才能破土而出、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这期间,需要安安静静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长没有捷径可走。”
“一路有娃”聊聊“娃”“贼”还是“护花使者”只在一念之间,这里的“念”指的是“观念”,有两层含义:
一是父母对孩子的看法,你说孩子是怎样的人,事实可能就真会朝着那个方向演变;
二是家长灌输给孩子的观念,如果只会说“别破坏,否则我揍你!”那可能就是另一番局面。
家长讲的“养花”大道理,也是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哲学。有朝一日,当孩子成为一名合格的小主人,会独自培育花草时,他们也会把这种观念运用到与人相处之中,成为一个乖巧存在却又有内涵的个体。
孩子一路成长,父母一路修行。
关注@一路有娃,同行山重水复育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