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清洗系统

培养藻类养花鲢常见八大水色藻相及调控决定

2025年02月18日 热点资讯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水质优劣直接决定了水产养殖的效益或成败,而水质优劣的直观指标就是水色。水色主要由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浮游植物、动物)、有机质、悬浮物等综合呈现出的颜色。通过水色,我们可以大体判断水体状况,进而做出相应调整。

一、淡绿色水  1、藻相

绿藻(新月藻、舟形藻、甲藻)为主。

2、特点

各项指标正常,透明度多在40-50cm。水质嫩爽,宜虾蟹等忌肥水品种养殖。

3、调控

水质偏瘦,施肥宜少量多次。

淡绿色水

二、翠绿色水  1、藻相

绿藻为主,金藻为辅。

2、特点

各项指标正常,透明度20-30cm,肥度适中。绿藻可大量吸收氮肥,减少水体氮含量,净化水质效果显著。是鱼苗阶段的最佳水色,但用来养殖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刚明显过肥,易引发疾病。

3、调控

绿藻、金藻适应水体环境变化能力较强,可适量施些磷肥,若长期不干预可能会出现藻相单一。水色过绿(墨绿色)表明水体老化加重。

翠绿色水

三、黄绿色水  1、藻相

由硅藻和绿藻组成。

2、特点

各项指标正常,透明度在35-40cm,肥度适宜各类水产养殖,一般无水质因素疾病。

3、调控

黄绿色水偏瘦,保持难度较大,易随天气变化而变化,注意施肥(少量多次)。宜肥效持久的有机肥和生态肥为宜,保持藻类稳定。

四、茶褐色水  1、藻相

硅藻为主,绿藻为辅。

2、特点

各项指标正常,透明度35-40cm,属水产动物的优质饵料,动物生长快,抗病力强,为海水育苗和水产及养殖的上乘水质。

但不稳定,1-2周后后即会转变成茶裼色,透明度降至15-30cm,但水质仍属正常。

3、调控

①为提升水体矿物质,适量补充地下水或海水;

②适时追肥,以补充营养物质,延长茶褐色水的生命周期。

茶褐色水

五、浓绿色水  1、藻相

绿藻繁殖过度,硅藻偏少。

2、特点

水质清爽,透明度多低于20cm。水质指标大体正常,PH值午后易偏高。若带一定浊度,则氨氮、亚硝、PH值均高,易爆发烂鳃、肠炎、赤皮三病。夏季高温,暴雨后易泛塘;阴雨天易缺氧。

3、调控

水质调节应结合疾病防治,培菌、培藻。

六、蓝绿色水  1、藻相

蓝藻、绿藻、裸藻等。

2、特点

蓝绿藻大量繁殖,水色浓浊,透明度低于15cm。下风口处,漂浮蓝绿色悬浮颗粒,多呈带状。易暴发鱼病,造成批量死亡。

多因水体氮磷比失衡;藻类结构失调;水体环境呈高温、高碱、水质老化,更适应蓝藻繁殖:。

3、调控

预防:放养适当比例滤食性鱼类,如白鲢等。避免氮磷比失衡、营养单一,造成蓝藻疯长。

减少施肥;下风口集中杀藻,上风口施用磷肥和小球藻、硅藻等;合理施用渔是渔水宝、微生态制剂等。

七、酱油水、黑褐色水  1、藻相

裸藻类、甲藻、隐藻类为主。

2、特点

多见于高温期,透明度偏低,多在10-20cm。水体有机质含量过多,底质严重恶化,易造成鱼虾中毒死亡。

多因高温期投饵量大造成塘底积聚大量残饵,加上排泄物,形成水体富营养化,菌相失衡。

3、调控

①加注新水,减少或停喂饲料,以缓解中毒;

②增开氧机,增氧曝气,降低毒素浓度;

③施用渔是菌相宝等菌类微生物制剂,以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等为主。

黑褐色水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八、白浊水  1、藻相

藻类稀少,轮虫、纤毛虫偏多。

2、特点

①药物过度使用,浮游藻类被杀灭;

②塘底呈酸性土壤,PH偏低,藻类无生存空间;

③浮游动物(轮虫)、原生动物(纤毛虫)过多,大量摄食藻类,或杂质过多影响光照和营养吸收,造成致藻类消亡,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呈现略浑浊白色。

3、调控

①药物过度使用:微生态和单胞藻类培水;有机酸络合剂解毒。

②PH偏低:可铺地膜或用生石灰改底,以提升PH值。

③杀虫:可当饵料。以对虾为例,对虾2cm以内,混放鱼苗3cm(罗非鱼、花鲢等,10-30尾/亩)摄食轮虫、纤毛虫;对虾大于3cm,先减料,待对虾吃光虫子,再补水补藻,培育水质逐渐转优。

白浊水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建材与装饰杂志

电脑校园编辑部

体育视野杂志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