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工程钻机

鹿邑哪里有养花的河南鹿邑微基地铸就脱贫致

2025年02月18日 热点资讯

时值盛夏,在河南省鹿邑县任集乡蒋庄行政村的花卉苗圃基地里,月季、木槿、凌霄、格桑花开得娇艳美丽、仪态万方,芳香溢满花园。丁相兰大娘一边修剪着月季花的枝叶,一边哼着豫剧小调,心情舒畅。

丁大娘是蒋庄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65岁,和老伴二人基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又都有慢性病,不能干体力重的活,家里日子很是清苦,经鹿邑县人防办派驻蒋庄行政村第一书记张益伟介绍,到该花卉苗圃基地上班,一天上班六七个小时,一个月可挣1000多元,日子明显好转。“每天种花、拔草、施肥和培土,也不累,不仅能挣钱,看着花心里也高兴。”丁大娘说。

丁大娘工作的花卉苗圃基地,距离任集乡西3公里左右,与郸城淮阳搭界,是鹿邑县一个偏僻的贫困村。面对破落不堪的村貌,穷困潦倒的村民,驻村工作队感受到了担子的沉重。怎样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让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

驻村工作队做好精准识别,确保识贫不漏一人,因户因人施策,缺什么补什么,精准发力,通过不断创新思路,积极实施普惠建档立卡贫困户举措,扶真贫、真扶贫。通过驻村工作队的不懈努力,截止2017年年初,蒋庄行政村已实现25户71人脱贫,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

摘帽不摘政策,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这是脱贫攻坚决胜阶段所面临的新课题。

张益伟介绍说,经过反复调研,驻村工作队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让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引进工艺葫芦种植、光伏发电、波尔山羊养殖等项目,成立管理合作社,发展种植基地等一系列扶贫举措,增加群众就业岗位,实行“造血”先行、“输血”后备的扶贫战略,让贫困户真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丁大娘工作的花卉苗圃基地共60亩,经营者是本村人蒋德玉,他潜心钻研致富方法,又结合鹿邑县对农民创业的各项优厚政策支持,深受驻村工作队的精神鼓舞,选择种植花卉苗圃。霎时,生意做的红红火火,自然需要增加园工进行管理。在驻村工作队的耐心指导和讲解下,他认识到带领群众就近就业脱贫致富是职责是使命,也是基地立业发展之本。

蒋德玉的花卉苗圃基地开始招收园工了,原则是优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这些贫困户大都是有劳动能力在家留守的老人,其中五户贫困户与其产业基地负责人签订长久的劳务合同,平时就是负责花卉、苗圃的管理与维护工作,通过这项工作,每人每月能有1000元左右的固定收入,做到脱贫不脱帮扶,预防贫困户脱贫后返贫,确保对每一户贫困户“扶上马送一程”。

“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这条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着重解决贫困户在自主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实现稳定脱贫长效化、制度化,确保致富路上不落下一人。”鹿邑县任集乡党委书记于子敬说。

杨永廷老人也在这个基地当园工,如今生活有了奔头,有了着落,说到自己以前的情况他流下了眼泪。他和老伴两人都有心脏疾病,需要长期吃药,儿子判刑之后儿媳妇也走了,留下了一个孙子和孙女需要两位老人抚养,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仅仅依靠亲邻资助,生活异常困难。“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驻村工作队给我找了一份好工作。”杨永廷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像蒋德玉这样的“微基地”,在鹿邑县各乡各村不止一家,更多像丁相兰、杨永廷这样的留守老人,可以依靠自己的劳动摆脱贫困,稳定脱贫,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的各项举措,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生产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增添力量,让贫困群众发展起来,富起来。”鹿邑县委书记梁建松说。

通讯员:陈海棠、朱丽

孩子杂志

数字技术与应用网站

中外食品工业邮箱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