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新房装修请了谁扎根心底的爱恋装修
2025年04月10日 热点资讯
2009年,我们买的房子交工了。由于是回迁房,当年还不能办理产权过户。根据与回迁户老崔签的协议,我们可以先住进来,慢慢等着过户。房子是四楼,只有67平方,总价不到是十万。房子小是小了点,但是毕竟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的窝,以后再也不用过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了。
看着自己的新房子,我和小六心里都感到满足,计划着怎么样的装修。为了买这所房子,我和小六几乎用去了全部积蓄。现在小六怀孕在家无法工作,所以在装修上,我和小六决定根据手里的余钱看汤吃面,一切从简,既环保又节约。
小六需要在家养胎,装修的事情就都交给了我。岳父那段时间没有出去工作,也过来帮我装修房子。那个时期,我们单位与一些装修材料生产厂家有业务上的联系,我通过同事介绍,有些材料可以从本地的生产厂家直接购买,价格是出厂价,质量也都可以。一些搬搬抬抬的体力工作,能自己干的我们都自己干。木工、瓦工这样技术含量高的工作,我们也是找些价格相对便宜的师傅来做。床是自己买的床头,然后喷漆刷油,和木工师傅用木板制作的床体组合而成的,沙发和餐桌是在家具批发市场买的。
小六说电视要买个大一点的液晶电视挂在墙上,但是我们客厅的墙面与沙发的距离比较近,只能选择32英寸的,再大了就会看着不舒服,特别累眼睛。其实说是客厅也是牵强的,因为房子面积很小,客厅和主卧是一体的,如果在它们之间打上一面墙,隔出客厅的话,卧室和客厅都会显得很小。并且客厅没有窗户会很暗,所以我们没有隔开,客厅和卧室是连通的。
我们在这间屋子生活了十年,后来因为二宝的出生,房子实在是住不下了,我们才在离单位比较近的江南新区买了一间三室的房子。
因为小六怀孕,房子装修好了,我们没有急着搬过来。差不多放了一年的气味,直到孩子出生后,六个月大,我们才搬进新房子。
这期间,小六来看过一次。那次来看房子后,小六随便在附件转了转,看到与我们一路之隔的另一个楼盘。那个小区已经开始进户了,售楼处还在销售的是几间尾房。那段时间,小六也一直帮岳父岳母张罗着买房子呢,所以就走了进去。售楼人员带着小六看了几间房子,小六觉得其中一个电梯四楼还不错,面积适中,楼层不高,两室一明厅,卫生间带窗子,通风彩光俱佳,价格也比当时市场价格低。
小六后来又带着岳父岳母和我去看房子,岳父岳母很满意。这间房子离我们的新房只有几百米远,走路五分钟就能到达,这样两家相互可以有个照应。我也觉得不错,只是明厅的窗子是北向的,进阳光少些。可甘蔗哪有两头甜的啊!总得有取舍。总的来说,这间房子性价比还是很高的。就这样,小六就做主帮岳父岳母选了这间房子。
岳父岳母买了房子后,也开始装修。岳母说,这间房子以后是用来养老的,不打算再换了,所以一定要好好的装修,预算和经费比我家充足很多。这次装修,我们有了一些经验,这次装修进度就快多了,而且在前一个房子装修上出现的纰漏和遗憾,这次都尽最大可能避免了。这次装修也是我岳父一起做的,小六和岳母都没有参与。
岳父岳母的房子面积比我家的大,又是明厅,装修的时候积累了一点经验,经费充足,所以效果看起来比我们家好很多。小六看装修好的岳父岳母的房子,觉得很满意,也有一点遗憾,就是我们俩的房子由我负责装修的,装修后的效果也没有岳父岳母家的好,她有一些想法没有实现。我说这间小房子只是我们过度时期临时住所,我答应她五年以后我一定换一所大房子,完全按照她的想法来装修。
其实我在说大话,我们现在的状况是只有我一个人上班,工薪阶层每个月工资都是固定的,小六现在怀孕在家,将来孩子生下来至少一年是无法出去工作的,我们就算每个月的收入全部攒下来,五年下来也不够买大房子的。
我也明白只靠工资收入是无法向小六兑现我的承诺的,所以我绞尽脑汁想干点什么副业,可以多赚些钱,改变生活质量。我想过开个烧饼店,那时候流行一种“土掉渣”烧饼;我还想过利用牡丹江木材加工厂集中的优势,收集边角料打碎制碳。虽然我都做过调研和考察过市场,但是奈何没有启动资金,以及自己身单力薄,导致这都停留在构想的阶段,没有实施。
2009年就在我热切的盼望着有什么赚钱之路中和我们挥手告别了。
小六从2008年开始在在她的QQ空间里记录她的生活琐事和当时的心情感想。
2009年2月19日,她发布了一篇日志《嫁汉吃饭》,她认为女人光靠男人是吃不饱的:“女人要有自己的生活,要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的想法,光靠男人是吃不饱的,美女们加油吧,我们快成一个天啦”。我们刚刚结婚,小六完全没有附庸丈夫的想法,她是个独立、自强、自立的女人,在任何时候,她都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从不依赖任何人。
2月24日,小六发布了名为《妈妈》的一篇日志,其中节选“我今天和一个朋友上街了,回来时妈妈说一天没见到我,很想我,妈说越老就越想念自己的孩子。我妈妈为了我和妹妹,年轻的时候没少吃苦,现在身体还不是特别的好,现在还要为我们吃早饭而起早,我觉得我是个不孝顺的女儿,我爱妈妈”。自从岳父岳母他们搬来牡丹江后,就一直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