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网

海丰客厅瓷砖贴墙装修公司陆公祠陆秀夫故里

2025年04月25日 热点资讯

盐城,可以说是新四军的根据地,全国唯一的新四军纪念馆就建在这里,"江淮英杰,卫国干城"。皖南事变后,刘少奇、陈毅奉命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泰山庙就是重建新四军军部的旧址。

怎么也没有想到,民族英雄南宋丞相陆秀夫的纪念馆、陆公祠就坐落在盐城市儒学街中,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去广东新会,参观梁启超故居,就离崖山不远。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海战,也是闻名全国。这是宋元之间的决战,非常壮烈、惨烈,宋军全军覆灭,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彰显出南宋人民不屈不挠、抵抗侵略的精神。南宋灭亡,标志着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从此有"崖山之后无中华"一说。

我曾登临崖山古战场祭拜前贤先烈,忆往昔,看今朝,不由动情抒怀:"崖门海战惨悲壮,震古烁今气势昂。十万英灵同蹈海,与国生死共存亡。"这是什么精神?这是抗争精神,这是献身精神,这是民族精神,这是誓死保卫祖国的精神。当敌人打来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挺身而出。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崖山这个地方的历史古迹是有意义的,宋朝虽然灭亡了,但当时许多人继续坚持抗元斗争,保持了民族气节。"

陆秀夫一直唱着主角。陆秀夫,南宋嘉熙二年(1236)出生于江苏建阳县建阳镇,3岁随父母迁居京口(镇江丹徒)。自幼聪明好学,明事理,识大体,忠君爱国。15岁回故乡考取贡生,21岁与文天祥同榜进士。先随两淮制置司李庭芝镇守扬州。1275年,元兵沿长江东下,扬州形势紧张,好多人逃走,陆秀夫却一直坚守岗位。李庭芝见他意志坚定将他推荐给朝廷,擢升为礼部侍郎、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1275年2月,陆秀夫奉旨前去元营议和,遭元军首领伯颜诱降,陆秀夫大义凛然,利言斥之。陆秀夫一直是抵抗派,太皇太后率宋恭帝投降后,便和将领苏刘义追随"二王"退至温州,不久,与陈宜中、张世杰在福州立益王赵昰为帝,重建宋廷,以统一全国抗元力量。陆秀夫进升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赵昰死后,陆秀夫勉励群臣,再立8岁的卫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迁居崖山。陆秀夫任左丞相与张世杰同执朝政,继续领导抗元力量,直至崖山海战,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终年43岁。

陆秀夫与文天祥、张世杰被世人称为宋末"三杰"。文天祥在陆地抗元,不幸在海丰县五坡岭被擒,过零丁洋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陆秀夫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忠贞刚烈之举,赢得了700多年来人民的赞誉,"一代沧桑洗不尽,幸存三杰尚流芳"。

正因为如此,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来到了陆公祠,祭拜陆秀夫。陆公祠始建于明嘉靖十年,几经战乱,年久失修,房屋破败,陈设零散,仅存一石碑,上刻有明天启年间苏茂相题诗:"浮海南奔拥六飞,孤臣血泪洒朝衣。石衔精卫心犹壮,鼎抱龙髯愿不违。粤屿草荒枢密冢,崖门花满侍郎矾。可怜旧国还祠庙,正笏忠魂归未归。"

改革开放后,八十年代得以修复。门厅横匾"陆公祠",系武中奇题写。进了大门,迎面是"宋丞相陆公祠碑",上悬一匾"碧海丹心"。二进门匾"仰止堂",系刘海粟题写。进入堂内,中间有陆秀夫画像,上有横匾"千载孤忠",系舒同题写。左右联:"社稷已墟尚有怀中六尺,君臣不死直纵海底千秋。"东西墙上挂有历代画家画的陆秀夫像,讲述着陆秀夫的事迹。后堂"浩然堂",中间是陆秀夫塑像,上有一匾"海岳忠贞",系张爱萍题写。东边一匾"丹心如在",系江渭清题写,西边一匾"气节凛然",系管文蔚题写。左右联:"立主尽孤忠社稷已墟延一线,殉君全大节相臣虽死足千秋。"外边左右联:"大节仰崖山枢府正心明圣学,先儒崇阙里讲堂有志慰忠魂。"战船背后,西窗前联:"泪洒西风湿透朝衣浑是血,身沉南海洗清宋骨不沾腥"。外靠墙联:"正笏宣南天日日怀崖山帝子,忠魂归故里巍巍留宋室衣冠"。这么多匾联汇集到一起,我理解就是一个意思:"忠君爱国",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美德。

南宋末爱国诗人林景熙赞道:"紫宸黄阁共楼船,海气昏昏日月偏。平地已无行在所,丹心犹数中兴年。生藏鱼腹不见水,死抱龙须直上天。板荡纯臣有如此,流芳千古更无前。"

陆秀夫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光辉的一生,百折不挠,可歌可泣的一生。他不甘被敌国所俘,先驱妻儿入海,后背少帝投海,谱写了一曲抗敌御侮,爱国忘家,舍身为国的爱国主义悲壮乐章,深受历代人民敬仰。

九口 2018-10-23

进展杂志社

化工管理

现代经济信息杂志社

世界家苑杂志

  • 友情链接